2017年4月26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共有180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度北京科技奖,包括一等奖27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93项。在这180项科技成果当中,含有多项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技术获得北京科技奖。
4月26日,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
在今年的获奖成果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涵盖信息科学、基础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量子物理、农业生物遗传等诸多领域,体现了北京基础研究的雄厚实力和创新优势。其中,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技术创新成果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成果显著;民生领域科技成果全民共享;重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带动医疗水平提升,这些获奖成果展现了北京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的创新优势,为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
金融、信息、科技服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13年增长38.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累计促进800余个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价值227亿元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2%向其他省区市辐射和出口。此外,外籍人才出入境管理政策中10项为全国首创试行,通过新政为336人办理“绿卡”,实现突破性增长。北京市125家机构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活跃在中关村的天使投资人占全国的80%。
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代表获奖人员发言。
多项科技奖与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有关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原子气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及应用”成果获一等奖。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激光冷却原子的实验研究,使中国成为少数最先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简称BEC)的国家之一,通过提出周期瞬子方法来计算在高、低能区都适用的有限温度量子隧穿,解决了量子力学基本理论中的一个难题。预言冷原子量子隧穿效应,首先在国际上实现冷原子射频导引和原子芯片BEC,建立了原子BEC 基本理论,发展了冷原子钟、原子芯片等高新技术,建造了可移动式冷原子小喷泉钟、超高精度空间冷原子钟,为超高精度空间时频网络及下一代空间导航系统奠定基础,引领并推动了超冷原子物理领域的发展。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完成的“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基础研究”成果获一等奖。在国家计划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成果针对印刷产业链中的污染环节,以纳米材料的创新研究为基础,在纳米绿色印刷的关键技术和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形成对印刷技术的基本单元“点、线、面、体”精准控制的系统研究成果,发展了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制版技术,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传统印刷工艺的污染排放和材料浪费问题,推动了印刷产业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将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从传统的纸质产品拓展到印刷电子、光子器件,成为应用广泛的通用绿色制造技术。
由清华大学与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获一等奖。成果针对城镇采暖这一关乎百姓民生的关键问题,在国家863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经理论分析、关键设备研制、系统集成、工程示范等一系列研发,在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深度回收烟气余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成果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天然气供热系统能耗和二氧化碳、NOx排放量,对大气污染治理、缓解冬季雾霾和实现天然气供热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联合完成的“中国HIV感染者免疫特征研究”成果获一等奖。在北京市自然基金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项目团队从2004年起,致力于中国人群HIV感染免疫特征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人群HIV感染者免疫特征及其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我国HIV感染防控和疾病预警提供了新指标,而且通过科学定量评价特异性T细胞免疫对HIV病毒变异和疾病进展的影响,提出“有效T细胞”概念和“多重免疫保护屏障”理论,夯实了T细胞免疫在HIV感染疾病控制中的作用,丰富了HIV感染免疫研究理论,为细胞治疗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北方工业大学与邯郸市金鼎环境保护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新型环保关键控制技术与大功率高效板式臭氧发生器研发及应用”成果获二等奖。成果针对备受关注的大气和水污染问题,研制了新型环保关键控制技术及核心装备,所开发的大功率高效板式臭氧发生器与传统的罐式臭氧发生器相比,体积缩小了70%以上,设备成本降低20%以上,耗电量降低25%以上。成果在30余家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京津冀及周边企业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果,改善北京周边的环境污染状况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会人员认真听会。
“三城一区”成为主战场
在报告中指出,“三城一区”是今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将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推进。同时,京津冀三地还将探索共建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联盟。
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资源最为密集、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将打造自主创新主阵地。重点支持在网络空间安全、量子通信等领域产生一批原创技术成果,在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量子点微型光谱仪芯片、神经网络处理器等重大成果转化。
怀柔科学城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今年将加快推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材料基因组研究等5个交叉研究平台的开工建设。
未来科学城将加快推进由科技城向科学城的转变。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在央企研究院落地实施,增强创新创业活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聚焦动力电池、石墨烯、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国际标准,引领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许强在报告中指出,三年来,北京市各区全面服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坚持自身定位,实现差异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东城、西城、朝阳大力促进科技与金融、文化深度融合,建设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国际研发创新高地;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通州和顺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海淀、大兴、昌平、怀柔加快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平谷、密云、延庆重点推进低碳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冬奥会零碳排放试验区。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