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钢铁重镇,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如何在融入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中转型破局?
日前,来自全国的生态保护、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等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齐聚武汉市青山区“长江大保护青山转型发展研讨会”,围绕《青山区长江大保护发展概念规划》把脉问诊,为长江大保护背景下,青山这座钢铁传统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出谋划策。
在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青山区也背负了沉重的环境负担,工业三废排放量占全市60%左右,给青山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青山必须破局,寻求转型发展,融入长江大保护的国家战略。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水资源专家刘昌明院士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核心。武汉青山在长江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还有老工业城区的后起优势,在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青山区长江大保护发展概念规划》这幅蓝图的重要抓手,青山区要在一系列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及绿色转型的基础上,紧紧抓住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不放,一抓到底,触发并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进而带动区域环境整体改善,构建以“自然生态”及“宜业宜居”为本的青山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模式。
在转型发展、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下,青山区委、区政府组织编制了科学、可行的《青山区长江大保护发展概念规划》。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说,长江流经青山区域长达12公里,河湖滨水岸线达40余公里,有着极其丰富的水资源。《青山区长江大保护发展概念规划》践行了国家关于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为青山区的转型发展描绘了一幅以“青山绿水红钢城”为底色的宏伟蓝图。
与会专家提出,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应当打破传统的单一环境工程治理模式,要在机制上创新,联合社会、公益力量、推动公众参与;联合社会资本,创新环境治理的投融资机制;联合新兴产业和先进技术,多视角、多纬度激发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标本兼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青山区委书记苏霓斌说,青山区将迅速采取行动,大胆实践,打造“长江大保护青山模式”。
在研讨会期间,青山区人民政府还与阿拉善环境产业联盟签署了“武汉市青山区长江大保护生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6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把“长江大保护青山模式”实践到长江大保护中;二是描绘“构建绿水青山,心系生命长江”顶层蓝图;三是公益助力,打造青山生态新城软实力;四是摸索“青山长江大保护实践区”环境治理新模式;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六是引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运营模式。
据介绍,作为青山转型发展战略“一区三城”的重要一环,青山区北湖生态新城建设已经启动。该新城规划面积约35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修复和绿色拉动,把水污染治理、城中村改造、特色小镇、绿色产业发展兼顾起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目前,青山区政府已与华夏幸福(35.080,1.54,4.59%)基业签订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发建设约4.7平方公里的环保智能产业小镇。通过5至8年时间,分三期投资280亿元建设,最终形成以节能环保装备为核心,产值规模达到7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不久的未来,青山区将成为花红不老、活力迸发的生态新城。
推荐阅读:把脉电工配件市场动向 开关插座行业态势良好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