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那些停留在传统制造思维的岗位人才必将被机器人所替代,与之相反的是,全社会对于懂得智能制造应用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
6月20日,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指导的“融合创新智造东莞”智能制造驱动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在松山湖光大we谷举办。来自国内智能制造领域的权威研究者与数百名东莞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同研讨全球智能制造最新趋势,把脉东莞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
“高端制造”成东莞制造新标识
作为活动的联合主办方之一,光大we谷总经理林建强表示,近年来松山湖的发展有目共睹,尤其是华为移动终端总部的建成,将陆续迎来数万名研发人员进驻。围绕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商、供应商,也在加速向松山湖及周边聚集。
光大We谷正积极布局智能制造产业。目前园区已经引入了上百家企业。包括中软国际、软通动力、蜜蜂航空、辰达电器、北大博雅等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相关企业。同时已引入由美籍华裔科学家、“前射流之父”江山博士领衔的前射流切割项目,由西安电子科大郑建华院士领衔的数据安全保护项目,以及散裂中子源所带动的世界先进项目。
“十三五”期间,东莞将以松山湖为核心打造华南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以上。林建强表示,作为松山湖乃至东莞创新创业热土,光大We谷开启的以“创新、创业、创投”为核心的孵化运营模式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林建强透露,未来,光大We谷将重点布局智能制造项目的投资孵化。
东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会长蒋仕龙则表示,十多年前提到“东莞制造”,首先会让人想到LV、GUCCI等顶尖奢侈品和芭比娃娃的代工;现在“制造”的概念集中向“智造”转变,华为、OPPO、vivo“三部手机”成为新锐代表;价值千万的特斯拉车身零部件冲压模具由中泰模具在横沥制造;全国70%的农用植保无人机来自东莞大疆……这些“超新星”产品都在东莞生产,青睐东莞工业升级后的高端制造能力。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对2016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表扬激励,其中,东莞市因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受到表扬激励。在蒋仕龙看来,“高端制造”已经成为东莞制造的新标识。
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易入误区
上月,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东莞将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
装备制造、增材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这些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乔标表示,从全国来讲,东莞在智能制造领域算是布局较早,且传统
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潜力较大,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也颇具规模。
他表示,在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日渐提高的今天,不少人对
制造业的前景较为悲观。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糕。
在日本,2004年,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武藏曲线”,即和微笑曲线相反的拱形曲线。该研究所对日本近400家制造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制造业的业务流程中,组装、制造阶段的流程有较高的利润,而零件、材料以及销售、服务的利润反而较低,真正最丰厚的利润源正是在“制造”上。根据这一曲线,目前国内制造业日子难过,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业的智能化应用及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提高空间。
乔标在走访国内众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后发现,传统制造企业在走向智能制造过程中容易走入一些误区,有些片面追求技术设备的先进性,还是按照以往做信息化建设的思维在推进智能制造,而不重视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智能化改造的效率提升并不是非常理想。
他指出,在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那些停留在传统制造思维的岗位人才必将被机器人所替代,与之相反的是,全社会对于懂得智能制造应用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建议东莞的制造企业要着力于现有人才队伍的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如此一来,才能全方位提高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从而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营造智造新优势。(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