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石化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石油蓝皮书把脉我国成品油市场

作者: 2018年02月05日 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2018年2月1日,中国石化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2017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侧有所改善,表观消费达3.2亿吨,同比增长2.8%,从供应主体来看,多元竞争格局业已形成。

  2018年2月1日,中国石化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石油蓝皮书:中国石油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披露,2017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侧有所改善,表观消费达3.2亿吨,同比增长2.8%,从供应主体来看,多元竞争格局业已形成。

  蓝皮书对涉及石油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重大经济问题和行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关于中国和全球未来石油需求等重大问题的中国观点,主要内容涉及中国和世界石油勘探开发、贸易、炼油等行业,对全球油价近几十年的走势进行了回顾分析,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相应的合作建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提升中国在全球石油石化领域的领导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在北京举行的石油蓝皮书发布会由中国石化主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承办,该书既是我国第一部石油蓝皮书,也是中国石化首次向国内外石油从业者分享对石油市场的观点、看法与判断。

  2017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2017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843万桶/日,比上年增长10%,首次超越美国791万桶/日的进口量,引领全球石油贸易加速东移。随着中东原油出口资源继续收紧,我国从中东的原油进口比重继续下降,美国将成为我国原油进口的重要增长来源,我国进口美国原油数量有望突破千万吨大关。俄罗斯原油东向至我国的原油出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仍将是我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我国从巴西的原油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旗下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贸易商,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2018年中国成品油需求或比上年增加3%。2017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侧有所改善,表观消费达3.2亿吨。从供应主体来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的能力占比由2007年的83%下降到66%;其他国企占比约为9%;民营炼厂占比由2007年的11%提高到24%,成品油市场供应主体多元竞争格局业已形成。2018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继续前行,预计2018年中国成品油需求同比增加3%左右。中长期来看,中国的成品油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其中,“十三五”期间柴油消费进入回落前的平台期,汽油消费在2025-2030年达峰,煤油需求峰值将再延缓10年左右。

  我国成品油出口呈现常态化、规模化特点。2017年世界成品油需求较快增长,2018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我国成品油出口政策或将继续向一般贸易倾斜,成品油出口继续保持温和增长,总量有望突破4100万吨,同比增长4%左右。从中长期看,考虑到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2020年前后多个大型炼厂相继投产,成品油出口将维持逐年攀升态势,跨区贸易和大船拼装成为趋势,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成品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018年布伦特油价或在50-70美元/桶之间波动。2017年是本轮油价下跌以来,全球石油市场真正开启再平衡的第一年,石油库存开始下降,但仍未达到过去五年均值。2018年,全球石油市场总体紧平衡,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动荡局势加剧,宏观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使得石油市场形势更加复杂化,初步预计2018年布伦特油价多数时间在50-70美元/桶之间波动。

  依托良好的石油工业基础,中国未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空间广阔。中国拥有良好的石油工业基础,未来的投资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炼油能力达15.2亿吨/年,占全球的31.2%;2020年炼油能力将增加到16.7亿吨/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2.3%。从装置结构来看,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主要二次加工装置能力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偏低,原油深加工能力不足,需要加大投入。未来,该地区油品质量提升的空间也较大。“一带一路”地区成品油供需增速较快,占全球比例上升。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外商投资炼化工业持开放态度,部分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双边贸易保护协定,部分国家与我国已有炼化工业合作的先例。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炼化技术及炼化装备等方面不断发展突破,不仅可提供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百万吨级芳烃的成套先进技术,而且可提供炼化生产装置的工程设计、施工、开车等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并且在炼化企业技术改造和质量升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能力为“一带一路”地区的炼化装置升级改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全球勘探开发投资略有增长,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未来潜力较大。美国页岩油勘探活动2018年继续增加,美国原油产量有望突破1000万桶/日,中东和拉美成为常规油气产量增长的重要地区。中国石油资源丰富,总量规模大,勘探开发利用程度总体较低,未来潜力较大,而且亟须加强勘探,增加接续可采储量。截至2016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1亿吨,探明可采储量101亿吨,石油地质资源量的探明率为30.3%,处于勘探中期阶段,石油可采资源量的利用率为21.6%,处于开发早中期阶段。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再平衡和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石油上游行业有望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发展。主要措施是加强油气资源地质调查评价、加快推进油气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创新、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政策,力争在中长期内,全国石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左右。全球炼油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我国炼油工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炼油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炼油毛利持续改善,主要炼油中心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其中,亚太和中东地区炼油能力快速提升,北美炼能稳中有升,欧洲、中南美、非洲等地区炼能停滞不前。化工方面,2016-2018年石化业投资稳固回升,需求明显提升。当前,中国炼油工业产能位居全球第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及市场化改革将成为炼油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成品油行业监管将继续深入推进。2017年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8亿吨/年,同比增长3.9%,占全球能力的17%。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炼油工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一是炼化企业基地化、园区化、一体化趋势明显。二是加快淘汰落后装置,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三是炼油企业将加快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四是炼厂生产工艺需要面对清洁化、低碳化的挑战。

  至2050年能源发展或将经历三个阶段。基于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和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判断,可以将当前至2050年的能源发展划分为结构优化期、结构过渡期、体系定型期三个阶段。其中,2020年以前为结构优化期,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2021-2030年为结构过渡期,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60亿吨标准煤以内,天然气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到2020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2031-2050年为体系定型期,能源消费总量稳定在60亿吨标准煤左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基本形成。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