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内窥镜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作者: 2018年03月09日 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内窥镜是集中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一体化的监测仪器,是医务人员观察人体内部病变组织直接、有效的医疗器械之一,具有图像清晰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内窥镜是集中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一体化的监测仪器,是医务人员观察人体内部病变组织直接、有效的医疗器械之一,具有图像清晰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内窥镜共经历4 次大的技术革新,从最初的硬管式内窥镜(1806-1932年)、半曲式内窥镜(1932-1957年)、纤维式内窥镜(1957年以后),到如今的电子内窥镜(1983 以后)。除了医用内窥镜,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是在内窥镜的基础上包括了微创手术器械和摄像机、监视器、冷光源等配套设备。
 
  图表1:内窥镜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内窥镜产品分类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电子内窥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诊断功能主要是临床医生通过内窥镜获得实时动态的内部图像,并且通过合适的器械取得组织进行体外检测;而治疗功能则需要配备专业的微创手术器具,进行特定的手术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与治疗更加紧密结合,在临床诊疗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图表3: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开展内窥镜检查及微创治疗的时间较晚,但普及速度非常快,医用内窥镜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07-2016年,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产量持续增长,2016年医用电子内窥镜产量在2.09万台左右。
 
  图表4:2007-2017年我国医用电子内窥镜行业市场产量(单位:台)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不过,在硬镜领域,国内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软镜领域,三巨头奥林巴斯、富士、宾得则占据中国 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图表5:中国软镜市场份额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加深、环境问题不断严重,消化道、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内窥镜检查的需求也逐渐加大。而我国长期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医疗体系也逐渐向“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向转变,疾病预防检查需求逐步扩大。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卫生体系逐渐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也逐渐普及内窥镜设备。
 
  内窥镜行业未来趋势
 
  首先,市场需求将维持增长。医药卫生体系的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内窥镜微创手术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进而带动了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特别是内窥镜产品需求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疗机构占有率较低,医疗机构规模会持续增长,进而医用内窥镜及配套手术器械年更新和新购需求随之增长。
 
  其次,临床应用再次扩张与深化。未来医疗产品设计行业的发展,仍是以智能化、微创化现代外科手术的方向发展,而作为外科微创手术中发展很早也较为成熟的内窥镜微创手术,应用在临床上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张和深化,将应用到几乎所有医疗类型的普通外科手术中,并成为耳鼻喉科、消化科、妇产科等疾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第三,与新兴技术相结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内窥镜技术亦会与其他许多的新兴技术相互融合,通过设计内窥镜从而衍生出具有更加强大功能的产品,比如已经问世的3D内窥镜和胶囊内窥镜等。将手术机器人、影像、大数据等与内窥镜系统的结合,是目前我们可以想象出的相当靠谱的场景。
 
  第四,科技化、智能化、规范化是未来市场。科技化是未来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众多内窥镜企业都在不遗余力地发挥技术优势,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成果商业化的脚步。
 
  最后,企业、学校和医院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国产品牌发展。企业、大学是国内胶囊内窥镜研发创新的主体,科研单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企业、高校和医院的“产学研”的合作,有助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国内产品的产品价值。
 
  编辑点评
 
  目前电子内窥镜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随着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与治疗更加紧密结合,在临床诊疗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未来,伴随医药卫生体系的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将促进内窥镜微创手术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进而带动了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特别是内窥镜产品需求的发展。
 
  (原标题:内窥镜行业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