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4月18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了2018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当选,其中华人学者共有6位。
据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介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简写为AAAS),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团体和政策研究中心之一,首任院长为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及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1780年的建院章程规定了其宗旨:“弘扬学术,以增进自由、独立、良善之公民德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长期从事广泛的、跨学科政策研究,主要关注领域有科学、技术、全球能源与安全、社会政策与美国制度、人文与文化、教育、艺术等。现共有院士4000多名,外籍荣誉院士600多名。他们中有250名诺贝尔奖得主和60多位普利策奖获得者。
本年度共有6位华人当选2018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包括2位外籍院士和4位院士。这6位知名专家除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基因编辑专家张锋外,均有中国高校的求学经历,详细名单如下:
外籍院士: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
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
院士:
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基因编辑专家张锋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纳米技术和能源转换专家陈刚
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干细胞专家林海帆
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席教授、生态学专家刘建国
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
曹雪涛院士出生于1964年,198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并于199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2004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41岁)。2011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2015年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2017年底任南开大学校长。曾先后当选为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曹雪涛长期从事抗感染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0余篇,近五年在《细胞》《自然》《科学》《自然—免疫学》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研制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临床试治晚期肿瘤患者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批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他曾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2005年)、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奖(2012)、中科院陈嘉庚生命科学奖(2016)。他培养的12名博士的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他也因此获得首届中国研究生教育特等奖(2014)和Nature杰出导师终身成就奖(2015)。由他于2006年创建并担任主任的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十大团队奖牌。他担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秘书长12年,曾任亚太地区免疫学会联盟主席、全球慢性疾病防控联盟主席等学术职务,为我国免疫学与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
袁行霈,字春澍,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学研究》主编,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八、九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袁行霈的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日文、韩文译本)、《中国文学概论》(有韩文译本)、《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影像》(有韩文译本)、《唐诗风神及其他》《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袁行霈卷》《学问的气象》《愈庐集》《古韵新风》(袁行霈卷)、《论诗绝句一百首》。另有《中国文学史》四卷本(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卷本(主编)、《中华文明史》四卷本(主编之一,有英文、日文、塞尔维亚文、韩文译本)、《盛唐诗坛研究》(合著)、《中国诗学通论》(合著)、《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合著)等。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张锋
张锋,男,1982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是当今最为人所关注的华人生物学家之一。他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率先获得了美国专利,并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2004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博士学位;2011年他加入MIT,同时在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大脑与认知科学部门,以及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从事科研工作;
2013年,他的实验室开发出创新性CRISPR/Cas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编辑基因的可靠性和效率,而引起国际关注和并因他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而获得各种荣誉;2014年,被《自然》杂志评选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2015年,获得“年度波士顿人”提名;2016年1月,被汤森路透评为2015年全世界19位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同时,他是名单中唯一的生物医学工程学者,也是最年轻的科学家;2016年3月,获得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2016年9月21日,入围汤森路透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
2017年晋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 。2017年8月15日,张锋获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二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
陈刚,1964年出生于湖北南漳,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
1980年陈刚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1987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动力系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讲师。1993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系博士学位后进入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担任助理教授。2001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担任副教授;2004年担任教授。2009年首次打破“黑体辐射定律”公式。2010年因为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2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3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 。
陈刚的研究涉及热传递、纳米技术和能量转换,主要包括微米和纳米尺度能量转换与传输机理的实验、理论和数值计算。
耶鲁大学教授林海帆
林海帆,生物学家,浙江温州洞头人。美国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终身)、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遗传学系、妇产科与生殖科学系教授。
林海帆1982年获得复旦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得康奈尔大学基因与发育学专业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做博士后;1994-200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先后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和教授;2006年至今任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遗传系教授、妇产科系教授、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2013年7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教授;2014年3月起兼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林海帆长期从事干细胞生物学、生殖生物学、RNA生物学、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并对这些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第一个控制胚胎细胞分裂的母体效应基因,证明了干细胞非对称性分裂的自我更新的理论与干细胞微环境假说,发现并命名了多种在人类与动、植物界共有的干细胞基因,包括著名的Argonaute基因家系。发现并命名新的一类遗传调控分子piRNA,(piRNA几乎同时也被其他三个实验室发现),此发现被世界顶尖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评为2006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刘建国
刘建国博士是世界著名生态学家,可持续发展科学家,和中国环境问题专家。他1983年湖南农业大学毕业,1986年中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1988年赴美留学,1992年乔治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199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并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2001–2002年)、哈佛大学(2008年)、和普林斯顿大学(2009年)做访问学者;曾服务于多个国际和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和专家组。
现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鱼类和野生动物系蕾切尔·卡逊讲席教授(Rachel Carson Chair),大学杰出教授,系统综合与可持续性发展中心主任。创建并领导国际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研究网,主持完成了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健康研究所等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资助的数十项跨学科综合研究项目,在《自然》和《科学》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Ecology and Society、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Ecosystems、《cological Modeling、《生态学报》等编委。
编辑点评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又称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成立与1780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院士机构及地位崇高的荣誉团体之一,也是进行独立政策研究的学术中心。历届院士均是多个领域的“思想家和实干家”,包括18世纪的美国前总统华盛顿和富兰克林、19世纪的美国政治家韦伯斯特和文学家艾默生、20世纪的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等。胡适、钱学森、李政道、丁肇中等著名华人科学家都曾当选为该院院士。
(原标题:2018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揭晓,6位华人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