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AR技术1990年提出,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前不久,AR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
据外媒报道,谷歌本周推出了一款AR显微镜。相较于普通显微镜需要耗费长时间并且需要医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处理的过程,在机器学习技术的帮助之下,能够迅速地识别出癌细胞,并将其突出显示出来。谷歌将图像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中,并对其进行了改造,加入了AR显示屏。通过镜头发现问题之后,就能够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将样本放置到AR显微镜之下,就能迅速识别出癌细胞。
另一方面,因为谷歌的AR显微镜其实是对普通的光学显微镜进行改造,所以,其实也能够安装到现有的设备当中,所以升级成本也没有想象的高。
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
从全球市场来看,美国、日本、德国可以说在扫描电镜领域三足鼎立。其中以日本日立、日本电子公司、美国FEI以及德国蔡司公司表现最为突出,而我国在电镜领域严重依赖进口。可观的是,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扫描电镜产业的壮大。新技术日益更新,新成果迭出不穷。赛默飞与时俱进地推出Verios G4 XHR SEM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为生产商提供了确定缺陷、找到良率损失以及工艺和产品失效所需的检测能力和灵活性。
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在扫描电镜领域我国发展的慢了一些,但在冷冻电镜领域,我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009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购置了当时世界上最新最高端的美国FEI公司生产的300KeV“Titan”型号冷冻电镜,也是亚洲第一台高端冷冻电镜。不久,清华又购置两台Titan型号冷冻电镜。至此,清华大学共拥有7台电镜。在2013到2015年间,清华大学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冻电镜研究中心。
据悉,清华大学一直有电镜研究的传统和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隋森芳院士就开始了电镜领域的研究。2007年,“千人计划”标杆人物施一公回国后,清华大学决定建设新的结构生物学实验设备。但在结构生物学三大研究手段中,只有冷冻电镜在国内还是空白。因此,施一公联合隋森芳和王志新两位院士说服清华大学斥巨资购置全亚洲第一台高端冷冻电镜。
可见,清华大学能够在冷冻电镜领域取得如此成就,一方面要归功于对冷冻电镜的提前布局。另一方面,学科领导人远见卓识与精准决策也让清华大学成为了冷冻电镜领域佼佼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实验的成功离不开科学仪器的支持,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都有可能打开科研的一片新领域。但是如何能将这些昂贵的仪器物尽其用,不仅仅是科研人员要考虑的问题,同样也是管理部门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