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相信大家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每每数值爆表的时候都能激起内心的小浪花。言归正传PM2.5自然就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的值越高,就代表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越高,也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PM2.5中还活着什么?
当我们在讨论PM2.5、PM10时,可能没有想到它们在空气中有一部分是活的,还会自我繁殖,这就是指生物气溶胶。早在2012年国家环保部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就增加了PM2.5的监测指标,生物气溶胶也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气溶胶,就是指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命活性物质的微粒(通常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0微米以内),包括悬浮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以及致敏花粉、霉菌孢子、蕨类孢子和寄生虫卵等,除具有一般气溶胶的特性之外,还具有传染性、致敏性等。
人和动物在呼吸和暴露在生物气溶胶后,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微生物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要茂盛认为,分析空气质量时,不但要考虑颗粒物浓度,更需考虑生物成分对其毒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因为与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化学成分的PM2.5、PM10相比,某些时候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会更大,所以对其监测预警和防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物气溶胶的来源
生物气溶胶主要来源于土壤、植被、水体等排放,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医院、养殖场、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排放。不同来源、不同粒径的生物气溶胶颗粒由于毒性和在空气中悬浮时间不同, 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存在显著差别。
通常“PM2.5更小,可直接进入肺泡、血液等,因而被认为危害更大。”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要茂盛指出,与化学物质最大的区别是,如果生物气溶胶被吸入人体,不但能进入得更深,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自我繁殖,因其这一特性,特定生物气溶胶的危害是没有阈值的。
生物气溶胶采样
传统的生物气溶胶采样方法是利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样本,然后进行实验室培养。因而生物气溶胶采样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保持其活性。在粒子的收集和沉降过程中,微生物会由于机械压力和脱水而失去发育能力。测量得到的微生物浓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样技术和分析方法。
生物采样器主要依据撞击、碰撞、过滤等机理采样,因此可用不同的物理采集效率表征。另外人们常常重视采样过程中收集到的微生物的数量,却忽略了它们的生存能力,因此采样器的相关采集效率也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
目前已经开发了很多种收集生物气溶胶的采样器:单级或多级撞击式采样器,离心式采样器,液体冲击式采样器,过滤式采样器,以及最新的生物气溶胶在线监测技术。传统大多数采样器允许将微生物直接采集在琼脂介质上,便于采样后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从而确定微生物群落。
众瑞生物气溶胶采集方案
?
近年来对于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更趋于快速检测和预警,然而众多专家也呼吁大气污染防治本质上是为了最有效和最大限度地减小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现有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质量浓度为标准,而忽略了不同颗粒物组分的差别,这其中包括有活性的生物气溶胶,这样会造成不计成本的污染物盲目减排,却没有获得额外的健康效益。因此,为了更全面、系统地评价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制定出生物气溶胶的允许浓度水平,从而逐步建立大气污染毒性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