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技术 > 论文文集 > 正文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化妆品的研究和开发

作者: 2018年06月19日 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自古埃及时代以来,化妆品已被用于美化人们的容貌。因此对化妆品的研究不仅涉及新产品的开发,现有产品的分析和提升,还涉及产品组分与组织的相互作用。在这篇博客中,将介绍三个关于化妆品行业研究与扫描电镜(SEM

自古埃及时代以来,化妆品已被用于美化人们的容貌。 因此对化妆品的研究不仅涉及新产品的开发,现有产品的分析和提升,还涉及产品组分与组织的相互作用。 在这篇博客中,将介绍三个关于化妆品行业研究与扫描电镜(SEM)之间联系的例子。

 

研究氧化铜纳米材料对不同上皮细胞的毒性

 

因为纳米颗粒存在潜在毒性,在化妆品的使用中被广泛讨论。在 Ude 等人的研究中,检测了氧化铜纳米材料对不同上皮细胞的毒性。[1]

 

大量纳米材料可供选择,尺寸、组成、比表面积、荷电、形状和溶解度都各不相同。 以上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

 

金属纳米材料,例如氧化铜(CuO)颗粒是可溶的,并且可通过颗粒效应或离子介导效应而产生毒性。 人类很有可能摄入氧化铜纳米材料,但目前对于潜在毒性的了解甚少。

 

Ude 等人除了在细胞培养材料上使用扫描电镜(SEM)之外,还选择 Caco-2 细胞系来研究这些纳米材料的潜在影响。 他们的研究清楚表明, CuO  纳米材料的影响与硫酸铜(CuSO 4)纳米材料相当 。

 

扫描电镜(SEM)成像证实了  CuO  和 CuSO4  纳米材料对单层 Caco-2 细胞的毒性。 这表明由于紧密连接功能障碍,化学物质和病原体等物质可能会穿过肠屏障。

 

图1:除臭剂的扫描电镜(SEM)图像。 化妆品由非常复杂的成分组成,通常含有颗粒。

 

研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仍然是纳米粒子的研究,但是一个不同的模型系统。 Planchon 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 [2] ,该研究集中在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影响。 如之前所述,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浓度为10ppm以上,开始显示出对大肠杆菌的毒性 ,但也说明部分细菌群体能够适应并存活。  

 

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一些细菌被二氧化钛颗粒完全覆盖,而大部分细菌仍然没有纳米颗粒。 这一不均匀性导致蛋白质组和代谢组的差异。 为了确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研究建议分析大量样本,以降低不必要的变量影响。  

 

Planchon 等人的研究表明,将大肠杆菌暴露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会导致细菌变异分化。 其中一部分细菌能够适应应激并暂时存活,而另一部分细菌则无法适应并死亡。 该研究尝试结合蛋白质学和代谢学,为研究纳米粒子的生物效应提供了突破,并能更精确对毒性评估。

 

检查牙膏的特性

 

Pinto 等人的一项特别研究,旨在表征牙膏特性,因为它们是氟化物的主要来源 [3]。 通过配方改良,例如添加三氯生 ,硝酸钾或氯化锶 ,以增强疗效 。 

 

该研究小组的目标是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X) 对 12 种牙膏的特征进行分析。 将牙膏在 650℃ 下灰化,然后通过扫描电镜(SEM)成像和能谱仪(EDX)分析。 该研究得出结论:由于牙膏中包含许多成分,每位患者应该进行自我评估以匹配自己的需求。

 

走出化妆品行业

 

 

图2a和b:头发的扫描电镜(SEM)图像。 左边的图像为健康发质,右边的图像是有损发质。

 

通过这三个例子,希望可以了解扫描电镜(SEM)如何成为化妆品行业的研究工具。 但是,当我们走出化妆品领域时,扫描电镜(SEM)的研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Impact of copper nanomaterials on differentiated and undifferentiated Caco-2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assessment of cytotoxicity, barrier integrity,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nanomaterial penetration, Ude et al, 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 (2017), 14:31.

[2] Metabolomic and proteomic investigations of impacts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on Escherichia coli, Planchon et al., PLOS ONE, Juni 1 (2017)

[3] Characterization of Dentifrices Containing Desensitizing Agents, Triclosan or Whitening Agents: EDX and SEM Analysis, Pinto et al., Brazilian Dental Journal (2014) 25 (2): 153-159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