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成立35年来,逐渐把石油和化学工业建成了强大的国家支柱产业,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自身的飞跃。
过去35年的成就,将转化为未来前进的动力。中国石化将用“两个3年”和“两个10年左右”时间,分步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到2020年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2023年迈上高质量发展阶段,2035年前建成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本世纪中叶前成为基业常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2018年,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的第35个年头。从1983年成立至今,中国石化用3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跨国石油公司的百年发展历程,把石油和化学工业建成了国家强大的支柱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和第二大化工公司,我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居第三。
回溯历史,改革开放后,我国原油产量终于突破了1亿吨,为用好这些宝贵的原油资源,党中央、国务院1983年决定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随后,我国先后实施振兴石化“三大战役”,启动建成一批乙烯、化纤、化肥工程,推动完成一批炼油技术改造,奠定了石化大国地位的根基。1998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组成立后,重点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通过改扩建形成了一批千万吨级炼油基地、百万吨级乙烯基地。
2000年至2017年,中国石化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欧美三十年的油品升级历程。车用汽、柴油标准从国一升级到国五,汽油标准从2000年的硫含量不大于1000ppm下降到国五的不大于10ppm,下降了99%。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成功构建起门类齐全、品种配套、技术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石化体系。35年来,中国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每年增长近2亿吨,乙烯产能每年增长超过1000万吨。与此同时,能源利用方式不断创新。2017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1号生物航煤成功实现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这是继2013年技术验证试飞、2015年国内商业航班首次应用飞行后的又一创举,表明我国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更加成熟。
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从价格低廉的家居塑料用品,到高科技化工材料制作的汽车配件、液晶电视、智能手机……这些产品中,化工产品的身影无处不在,中国石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石化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乙烯为例,乙烯被称为“石化之母”,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石化成立35年来,乙烯业务迅速扩大,向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形成了茂名、赛科、镇海、中沙(天津)、福建、扬子、齐鲁、中韩(武汉)等8套百万吨级生产装置。
中国石化2017年生产经营的化工产品总量已达到7850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芳烃生产商和全球第四大乙烯生产商,一批一体化、规模化、世界级的炼化基地项目拔地而起,三大合成材料高附加值比例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不仅为农业、轻工业、建筑材料、交通运输、机械工业等产业加工制作各种材料,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中国石化正处于战略调整和提质增效期。”中国石化总经理戴厚良表示,虽然中国石化的总体规模达到了世界一流,但是发展质量仍处于全球第二梯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资产收益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转化率还有明显差距。
为此,中国石化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7年4月27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通告董事会审议通过控股子公司销售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后于境外上市。这是中国石化在宣布启动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后取得的又一重大实质性进展。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石化在央企中率先发力推进的,目前销售股份公司25家投资者合计持股近30%,按照引资估值3571亿元计算,国有资本被放大约3.3倍。
引资重组完成后,遍布全国的3万座中国石化加油站也悄然改变。人们不仅可以加油,还可以顺手购入从全国采购的鸡蛋、大米,以及各种日用品。甚至可以在中石化易捷网站轻松下单,所购商品直接送至家中。
与此同时,创新也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2016年1月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石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也是中国石化第二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国家
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内企业(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排行榜上,中国石化位居前列。
中国石化宣布,“十三五”期间将投资2000亿元,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4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建成后,四大基地年炼油产能将达1.3亿吨,占中国石化产能的45%、全国总产能的17%;乙烯产能达900万吨,占中国石化产能的65%、全国总产能的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