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制造业的需求不断增加,造船、集装箱等行业迅猛发展,电焊工人数不断增多,接尘人员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造船、集装箱行业的整个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存在职业危害种类多、危害严重、技术水平低和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导致许多工人得不到有效的防护。随着电焊烟尘在呼吸系统的不断沉积,工人的肺部会出现肺纹理增多、肺部小阴影、肺通气受限、乃致尘肺病的发生,致使以电焊工尘肺为主等疾患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电焊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导致相关异常产生的原因,找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电焊工尘肺等疾病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根据《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中哨点监测单位大中小企业比例设定的原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家制造业企业,其中大型劳动企业2个、中型2个、小型2个;按照工龄多于1年、单一从事电焊作业、本地相对固定的工人为入组条件,共纳入研究对象845人,其中男性710人,女性135人。对照组选自同一地区两家无粉尘及其它职业危害因素接触史、劳动强度相仿企业的后勤人员共310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0人,女性40人。两组均排除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及先天性和外伤等原因导致的心肺疾患工人,无长期服用药史。
1.2调查方法(1)调查:依据《江苏省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统一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2)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职业史、既往患病史、家族史、X线胸片检查、肺功能、内科检查、外科检查、心电图、尿常规、血常规等。术规范》。根据GBZ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肺功能检查采用意大利科时迈公司PonyFX型肺测试仪,肺功能指标用实际值/预计值的百分率(%)表示。用力肺活量(FVC)≥80%、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80%、FEV1.0/FVC≥70%中任一指标低于参考值为肺功能检查异常。以X线胸片或肺功能检查有1项异常作为肺部检查异常判断标准。
1.3统计方法利用EpiData3.1软件双份录入数
据并进行一致性检查。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频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AS9.3,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的分析将接触组和对
照组两组的性别、吸烟和饮酒、年龄和工龄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吸烟、饮酒、年龄及工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一般基本情况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接触组和对照组一般基本情况
2.2接触组和对照组非目标疾病检出情况将接触
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体检相关项目进行分析,接触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血红蛋白异常率、尿蛋白阳性率和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中性粒细胞异常率、红细胞异常率、淋巴细胞异常率、血小板异常率、尿潜血异常率、AL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接触组和对照组非目标疾病检出情况[n( %) ]
2.3接触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和胸片测定结果比较
接触组和对照组两组的FVC、FEV1、FEV1/FV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低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和对照组的肺功能检查异常率和X线检查异常率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组肺部检查异常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接触组和对照组肺功能和胸片测定结果
2.4影响电焊工肺部检查异常的多因素非条件回归
分析在845名电焊作业者中,肺部检查异常组共118人,肺部检查正常组共727人。将18个可能影响肺部检查的变量引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分组、工龄分组、是否佩戴防护用品4个变量与电焊工肺部检查异常有关(P<0.05),见表4。
表4 Logistic 回归分析赋值方法及影响肺部检查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因素放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中进行筛选,采用逐步向前法,结果显示,女性(OR=1.89,95%CI:1.16~3.08)、年龄(30~岁)(OR=1.48,95%CI:0.86~2.56)、年龄≥40岁(OR=3.65,95%CI:2.05~6.48)和不经常佩戴防护用品(OR=2.31,95%CI:1.36~3.90)为危险因素,工龄(5~年)(OR=0.52,95%CI:0.33~0.84)、工龄≥10年(OR=0.34,95%CI:0.17~0.65)为保护因素,见表5。
表5 影响肺部检查异常的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建筑和制造业的发展,电焊工的人数逐年增加。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如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电弧光等,不仅可以对人体的肺部和听力产生损伤,还有可能对机体其它方面造成损伤。将接触组和对照组两组的体检相关项目进行分析,接触组的血红蛋白异常率、尿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低浓度的电焊烟尘接触者和不接触电焊作业者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焊接作业工人肺功能、高血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和其他作业人群比较,健康损害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可能与焊接时,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以气溶胶状态散发在空气中,造成人体呼吸系统的损伤有关;也有可能与电焊产生的噪声有一定的关系。接触组血红蛋白异常率、尿蛋白阳性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电焊工人接触的有害因素种类较多和接触时间较长造成的。
对电焊工呼吸系统有关的人类和动物实验资料进行了总结,主要有呼吸道刺激,肺功能改变,肺部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以及可能的肺癌发病率龄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认为电焊工受电焊烟尘等毒物的损害可出现较早的呼吸功能改变,在胸片尚未显示病变时,肺功能已开始受到影响。因此,可认为肺通气功能测定可作为电焊工呼吸系统损害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本研究中,对照组的FVC、FEV1、FEV1/FVC值比接触组均低,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期接触电焊烟尘,劳动者的呼吸系统已经出现了早期损伤。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性别为电焊工肺部检查异常的危险因素,说明年龄越大、女性工人,接触电焊后更易发生肺部疾病,提示应加强年长女职工的保护。本研究中,工龄为电焊工肺部检查异常的保护因素,工龄越小越容易发生肺部检查的改变,一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是由于工人初次接触电焊烟尘,电焊烟尘由气道进入肺内,刺激引起的反应性肺泡炎,造成一定的广泛磨玻璃影和肺功能的改变,但由于电焊烟尘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随着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部分氧化铁逐渐被吸收代谢,影像学表现为阴影慢慢减少至消失;另一方面从实际角度出发可能是因为研究的企业在每年健康体检工作中,让一部分工龄长的肺部检查异常者发生了转岗或离岗,造成了工龄长者肺部检查异常率低的现象。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工龄与电焊工尘肺的发生无相关性。校正了性别、年龄、工龄分组的影响之后,与经常佩戴防护用品的人相比,不配备防护用品的人的人发生胸部检查异常风险增加2.29倍(95%CI:1.36~3.87,P<0.01),说明督促工人按要求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是预防电焊工尘肺发生的关键,企业应引起重视。
职业危害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应该得到社会关注。电焊作业企业应从根本上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限值以下,规范职业卫生管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周密细致、科学严谨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重视女职工群体的保护和防护,加强肺部检查、心血管和肾脏方面体检指标的观察,及时将体检结果告知劳动者,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标签:
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