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废水:废盐利用是方向
作者: 2018年10月22日 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高盐废水处置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每年产生的此类废水超过3亿立方米,由此副产的高盐危废超过千万吨,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处置,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采访中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高盐废水处置既缺乏经济、系
高盐废水处置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每年产生的此类废水超过3亿立方米,由此副产的高盐危废超过千万吨,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处置,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采访中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高盐废水处置既缺乏经济、系统性的处理方法,处理产生的副产物也难以鉴定,其中废盐常被当作危险废物对待,经济价值难以实现最大化。
核心技术缺失
据介绍,高盐废水是指含有机物和至少总溶解固体(TDS)的质量分数大于3.5%的废水。因在这类废水中,除了含有有机污染物,还含有大量可溶性无机盐。我国含盐废水产生数量占总废水产生量的5%以上,目前仍以一定的速率增长。
中国化工环保协会技术部副主任吴刚谈到,高盐废水主要涉及农药、染料及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行业以及煤化工和炼化行业,其中农药、染料及医药中间体等行业的高盐废水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带来的水污染问题尤其突出,特别是对特征污染物,长期以来都缺乏有效、经济的处理方法。
“在高浓度含盐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比较好的技术包括膜预处理技术、高浓含盐废液焚烧技术,也有企业采用高级氧化配套生化处理等成套组合技术。在盐的蒸发结晶环节,普遍采用运行成本较低的机械式蒸汽再压缩(MVR)技术等,而生化处理技术则被用于预处理阶段。近年来,高含盐废水的治理问题日益得到关注,但总体来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处理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的缺失。”吴刚介绍说。
中国石化联合会质量安全环保部环保处处长庄相宁也坦言,高盐废水产生量大,且大多没有出路,目前的处理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成本居高不下
据天津理工大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柯张柯介绍,目前运行的高盐废水处置装置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成本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全行业废水处理成本较高,常规、单元废水处理方法费用高,难以满足技术及经济要求;二是处理技术普遍存在工艺碎片化、不成系统的问题,没有从清洁生产、资源评价、成本优化、技术优化、市场优化、循环产业全流程进行分析和设计;三是环保公司和研究机构大都只能提供单元工艺,缺少系统研发和工程化能力,无法为用户从成本最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大连海依特重工公司总经理韩云涛介绍说,目前在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方面,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稀释生化法、蒸发浓缩法、焚烧法、膜浓缩法及催化氧化法等。每种处理方法都存在优缺点,如稀释生化法要考虑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产生的废水量较大;蒸发浓缩法在蒸发分离后需要进一步处理,这都会增加企业的环保成本。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如果不计成本,废水“零排放”是可以达到的,但经过浓缩回用后,剩下的固体废物才是治理的难点。这些固体废弃物很可能属于危废,难以填埋、难以处理,处理费用很高。
副产废盐难利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周献慧表示,化工行业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每年蒸发结晶产生的废盐在200万吨以上,目前很多地方将废盐作为危险废物对待,无出路,导致企业囤积的盐渣数量巨大。
也有一些企业反映,由于没有做副产物认定、难以鉴定等原因,部分危险性不高的废盐也被当地环保部门当成危废对待,因而无法作为产品销售。“现在很多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废水中的杂盐在提取出来后只能堆放处理,这些杂盐由于被认定为危险废物,每吨处理成本要达到3000~5000元,因此如何把这些盐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我们目前研究的一个方向。”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总工俞斌说。
周献慧表示,目前,鲁西、上海氯碱、扬农等企业在废盐处置上已经有了成功案例。他们将聚碳副产盐、MDI废盐进离子膜装置作为原料盐,或者采用隔膜碱装置处理环氧树脂含盐废水,再或者将有机磷副产盐用于离子膜、纯碱生产,其他企业也应该加强废盐集中处置等方面的研究。
针对未来所需要的技术,胡迁林提出,要推广综合利用和资源回收技术,实现废物的循环化、高值化利用;高浓度含盐母液及废盐处理以无害化优先,以资源化为重点;鼓励催化氧化、高温焚烧、吸附解析、分质分离(结晶)等技术制取符合标准的副产工业盐;鼓励氯碱、纯碱行业充分利用自身盐水净化、点解、煅烧等装置优势,协同处置其他行业产生的废盐,实现盐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展聚碳酸酯、环氧树脂、MDI废盐处理后用于生产烧碱的示范和推广;摸索农药废盐用于离子膜烧碱、纯碱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含盐废水“去毒”处理排海技术研究,实现自然循环。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