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位于河南兰考县的鑫宏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发生丙烷爆燃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受伤;11月7日,位于河北新乐市的金万泰化肥有限公司造气车间尾气燃烧炉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重伤、5人轻伤;11月12日,位于山东平阴县的济南汇丰碳素有限公司在组织沥青储蓄池导热炉维修时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2人受重伤、3人轻伤。
短短10天之内,就相继发生3起涉及危化品的较大事故,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3起事故中有哪些共性和不同?类似事故又该如何预防?
对可燃气体认知不足
经调查组和相关专家调查走访、现场勘查、视频审查,初步认定兰考“11·3”爆燃事故是因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丙烷泄漏集聚,操作人员启闭配电箱时引发爆燃;平阴“11·12”爆炸事故是因为封闭的沥青储蓄池在气相空间形成了具有爆炸性的混合气体,再遇到明火后发生了剧烈爆炸。
3起事故虽然行业性质、事故发生条件、爆炸介质均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3起事故中的介质丙烷气体、造气弛放气、沥青烟气都是可燃气体,在相对空间有效集聚,达到临界点或遇火花时引发燃爆。
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刘树武介绍,丙烷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与空气混合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不及时排除,当丙烷气体集聚到一定浓度,与氧化剂接触并遇到火源就会着火回燃;如果大量泄漏聚集的话,很容易造成灾难性爆炸事故。
“丙烷属于高危险性物质,在工业生产中要特别注意生产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格外注意丙烷的使用。”山东恒源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丙烷生产的技术人员指出,从“11·3”事故通报看,这家企业没有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导致丙烷泄漏集聚而不自知,说明企业对这种气体介质的认知不到位。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刘俊华表示,沥青组分十分复杂,由几百乃至上千种化合物组成,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在209℃时有较多烟气挥发。当温度达到250℃、烟气浓度达到10%时,爆炸危险性最大。但由于其爆炸机理与一般的可燃气体、粉尘爆炸有所不同,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得不到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责任缺失导致管理缺位
除了认知不足,事故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责任和管理的缺失。
“越是主流程之外的地方越容易出事,管理薄弱之处也是危险之处。”山东某化肥企业资深造气工马德勋表示,传统固定床造气和合成氨生产中有较多驰放气,不少企业将其引入到废气锅炉作为燃料,但很少有人关注这个系统。此外,一些企业尾气治理设计是将所有的尾气混在一起集中处理,一旦达到燃烧条件,很容易造成事故。
“金万泰对员工安全培训缺失,上岗后就培训了十几分钟。”11月9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在金万泰化肥公司召开全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会,河北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指出,金万泰化肥公司片面追求效率以及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特别是不执行化工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管理规定,对履行规定的复工复产手续走形式、走过场,最终酿成大祸。
11月13日,济南市也发布通告,对相关的碳素生产企业进行停产整顿,排查相同设备以及工艺的生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第一要素,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公司的职责。”济南市安监局负责人强调,对于工厂的安全,除了相关部门的监督外,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公司内部的检查,做好安检工作,对再小的安全生产隐患也要做到不放过,一追到底,追究相关责任人。
冬季安全工作不够重视
临近年底,各类企业进入生产高峰,部分基础化工产品供应偏紧、价格涨幅明显,一些安全投入少、安全技术
装备更新不及时的企业,极易出现冲动性生产甚至违法违规生产,再加上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因素,往往导致事故多发频发。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事故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不排除年底前赶工期的可能。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在11月8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中特别强调,危化品企业要落实“冬防”方案,强化重大危险源等关键部位和动火等特殊作业环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决杜绝岁末年初抢工期、赶进度、超负荷生产行为,严防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山东近日也召开全省冬季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特别强调要抓好危化品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等重点环节安全管理,完善技术防护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化工行业当前要重点落实好冬季‘六防’。”德州市安监局副局长赵吉章指出,企业要针对冬季安全生产特点,紧盯不放心的场所、不放心的部位和重大危险源,做好防冻、防凝、防火、防爆、防静电、防泄漏等工作。严格执行作业程序确认和票证审批,强化作业现场监督管理;严肃处理违章行为和相关人员;严格落实开停车管理制度,扎实做好安全条件确认;加强全过程实时监控,及时妥善处置异常情况。
“安全生产归根结底还是责任、技术和管理问题。”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危化科科长梁宪武建议,化工企业在入冬之际应进行全面排查,看制度是否完善、职责是否清晰、执行是否到位、奖惩是否有据,持证上岗、岗前培训是否得到全面落实,动火动土、进塔入罐、登高入池、货物装卸等危险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设备维护和故障排除是否及时彻底,岗位员工应知应会和自我防护意识是否真正懂得明白,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是否有效,各种安全在线监测设备设施是否完好有效运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