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市场评述 > 正文

“坐拥”千亿市场 恶臭治理业将开启黄金时代

作者: 2018年11月26日 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恶臭治理“坐拥”千亿市场。在日前由中国环境报社与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暨恶臭监管与治理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
恶臭治理“坐拥”千亿市场。在日前由中国环境报社与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暨恶臭监管与治理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随着大气污染防治逐渐进入细分领域,恶臭污染催生的治理、监测和监管等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千亿量级。
  恶臭污染物是一类特殊的有异味的物质,属于典型的扰民污染,也是当前投诉的焦点污染物,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世界公认的七大公害之一。根据全国环保举报管理平台统计,2017年全国恶臭/异味投诉占所有环境问题投诉的17.5%,2018年1~8月恶臭/异味投诉占所有环境问题投诉的比例为22.2%,仅次于噪声,居第二位。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对恶臭的投诉已占环境投诉的30%左右。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恶臭异味扰民的问题近些年来越发突出。”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表示。
  1994年,《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规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及无组织排放源的厂界浓度限值。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现行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管理规定简单、引用的监测分析方法落后,分区执行不同排放限值有失公平原则,污染物项目数量亟待增加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宽是现行标准的问题。”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王亘介绍说,目前国家正在准备修订现行标准,以适应当前要求。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及即将修订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都为恶臭治理和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企业层面来看,不同的恶臭控制技术适用范围不同,去除效果受恶臭排放源排放物质种类、排放浓度大小、排放参数等因素影响。但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缺乏针对不同来源废气排放特征的认识,在技术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很大一部分的治理项目效果不佳,反复治理情况严重。另外,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或是重末端治理轻过程控制,或是对于治理设施摆样子走过场,或是缺乏对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导致企业恶臭气体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而从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层面来看,由于恶臭染来源广泛,涉及的行业既有石油炼制、化工、制药、胶、造纸、食品加工等点源,又排污河、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场、畜禽养殖、餐饮油烟等线、面源、散发源且恶臭物质种类很多,其中常见的物质就有几十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恶臭扰民的情况,尤其是多个污染源(企业)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溯源工作就尤其困难。加之一些地方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人手少、工作量大、效率低,监管能力薄弱,导致管理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解决恶臭污染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认为,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加大工业恶臭污染对居民侵扰问题、个别恶臭气体排放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与评价体系有待健全、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不够以及缺乏健全的投诉机制和宏观政策指引等是目前恶臭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应该梳理科学的治理观念,合力规划布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并构建标准化的监测技术方法,提高监测水平。”他表示,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政策和机制,在治理过程中,将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建设好的经验,用BOT模式、PPP模式应用到恶臭污染治理方面,集合国家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发挥社会各界力量。
  “应该注重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选择适宜的控制技术和净化设备,同时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恶臭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和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王亘也表示,恶臭污染研究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相比于其他大气污染目前各地对恶臭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他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恶臭污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在恶臭污染暴露评估、识别检测、预警溯源、扩散模拟、管理控制等领域进行科技投入和创新,并加快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一方面企业需要‘量体裁衣’的治理技术,以实现我们的达标排放。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有快速准确的溯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自身查找问题和自证清白。”王亘说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如何治理恶臭,如何对其溯源以及相关部门如何监管等诸多问题都是当前恶臭治理面临的困境。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未来几年恶臭治理行业有望开始保持高景气度,“黄金时代”即将开启。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