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曾几何时,人们为发明塑料而欣喜若狂,但仅在短短100年内,塑料却为人们带了更大的问题——白色污染。实际上,塑料的危害或许并不仅限于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那样。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就曾发现分解中的塑料袋可释放温室气体。其中详情,或许还需借用仪器设备来一探究竟。
据报道,当塑料被阳光照射开始分解后,不仅会释放出热量,还会产生乙烯与甲烷。此外,研究人员为了查明塑料实际所释放的气体,也做了相关的气体释放监测工作。最终,实验结果显示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空气环境中所释放的气体,其质量将会高于其他材料在各种环境下所释放的气体。不仅如此,低密度聚乙烯在被阳光照晒越久,就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并且低密度聚乙烯粉末排放出的甲烷是低密度聚乙烯的500倍。
或许,大家对低密度聚乙烯一词并不熟悉。据小编所知,低密度聚乙烯又可称为高压聚乙烯,其主要被用于制作为薄膜产品,即我们常用的塑料袋、保鲜膜、食品包装材料等。由此可见,我们最常用的塑料制品,反而对温室气体“贡献”最大。
面对日趋严重的温室气体,除了老生常谈地加强环保意识,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外,我们该关注的还有温室气体监测技术。
温室气体监测作为大气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该项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协助人们完成温室气体分布的评估,积极应对环境气候的变化。据了解,温室气体的监测可细分为本低浓度监测、排放监测及高空监测几类。其中,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94年,我国建立的本底基准观象台,就利用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线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含量。为监测城市污染大气中温室气体以研究其长期变化规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化学实验室还曾自行研制了一套以HP5890气相色谱分析为分析器的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系统。此外,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同样可用于环境中温室气体的监测。
而当红外传感器遇上人造卫星时,它便可用于大气痕量光谱特征的诊断。相较于利用地面上的环境监测站监测大气痕量气体,这种温室气体监测方法则具有快速、经济、全面、宏观、可重复等优点。
我国作为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自然不容乐观。此次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发现,或许又会将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推向另一个方向。另外,从早些年寥寥几条节能法规的颁布,到如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严格落实,国家在环境保护上所作出的努力已有所成效。因此,我们也应当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办公室中少用一张纸,通勤路上少开一次车,一齐助力环境保护!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A说-知识分子、铝道网、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