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2018年12月中国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较2018年11月下降0.6个百分点。该指数在连续28个月运行在50%以上之后,落入收缩区间。从主要分项指数来看,供需增长态势有所趋缓,库存继续减少。从2018年全年的
制造业PMI指数来看,全年GDP增长保持6.5%有一定基础。
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相关政策的落实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的实施,将为2019年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18年12月PMI指数落入收缩区间
2018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在连续28个月运行在50%以上之后,落入收缩区间。从主要分项指数来看,供需增长态势有所趋缓。
2018年12月生产指数为50.8%,较2018年11月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供给增速有所放缓。与此相应的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下降1和0.3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为49.7%,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点,表明受经济贸易摩擦影响,国内外采购需求偏弱。
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50.1%、48.4%和48.6%,三者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大型企业的PMI和供需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其仍具有稳定发展基础。此外,企业购进价格指数为44.8%,较2018年11月有所下降,说明受原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明显回落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下降。
2018年四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变
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制造业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此后,经济运行稳中有变趋于明显,变中有忧因素有所累积,应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上半年,制造业PMI有较好表现,均值与2017年同期差距较小。进入2018年下半年后,PMI连续下降,均值较2017年同期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2018年12月落入收缩区间,虽然不排除年底存在淡季因素影响,但较2017年同期下降超过两个百分点,表明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受经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外需承压。关税压力的影响,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已经影响到我国进出口。2018年全年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值为49.1%,较2017年下降1.8个百分点;进口指数均值为49.2%,较2017年下降1.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进出口有所收紧。
三是市场供需增速下滑。2018年上半年,市场供需处于相对较好水平。到了下半年,由于国际环境趋于复杂、国内增速有所放缓、环保督查、中美经贸摩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供需出现一定回落,下半年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比上半年均值下降0.7和1.6个百分点。尤其是2018年12月,尽管有多个节假日的带动,市场供需指数仍出现下滑,表明短期内供需的支撑作用较为乏力。
企业生产意愿和经营预期较好,经济运行仍具趋稳基础
虽然2018年下半年制造业PMI连续下降,但从全年PMI看,经济运行依然保持基本平稳格局,企业生产意愿和经营预期较好,经济运行仍具有趋稳的基础。
一是我国经济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在全球经济复苏有所放缓的形势下,我国2018年制造业PMI均值为50.9%,处于扩张区间。从各月来看,虽然四季度制造业PMI连续下降,但1~11月制造业PMI均在50%以上运行,现实经济平稳发展的根本趋势不变。
二是新旧动能转换取得较好成果。
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2018年全年PMI均值分别为51.2%和52.9%,保持在相对较好水平,且分别高于制造业PMI均值0.3和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均值为49.8%,低于制造业PMI均值1.1个百分点。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下,我国新动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扩大。
三是企业成本压力趋于缓解。从2018年全年购进价格指数来看,上半年购进价格指数均值为55.7%,较2017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下半年均值为54.3%,较2017年同期下降8.5个百分点,且上半年与下半年购进价格指数与出厂价格指数的均值差距分别为4.6和4.2个百分点,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0.4和3.1个百分点。这些都表明企业成本压力明显缓解,对企业生产形成一定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