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公司抢滩氢能行业
作者: 2019年06月14日 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从各省市纷纷出台利好氢能发展的政策,到南阳某公司曝出“水解制氢”,氢能*近屡上热搜榜。 氢能具有热值高、反应速度快、易于储存、零排放等优点,在交通运输领域潜力巨大。当前,各国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产
从各省市纷纷出台利好氢能发展的政策,到南阳某公司曝出“水解制氢”,氢能最近屡上热搜榜。
氢能具有热值高、反应速度快、易于储存、零排放等优点,在交通运输领域潜力巨大。当前,各国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产业链逐渐完善;各大企业也纷纷布局。随着排放要求的提升、储氢技术的进步、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氢能商业化利用的设想或将逐渐成为现实。
各国加大氢能支持力度
作为重要生产原料,氢气2017年全球消费量约7550万吨,其中炼化领域的消费占90%以上,未来仍将进一步增长。中国是*大的氢气生产国和消费国,2017年产量和消费量约1820万吨,其中93%以上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和炼油。随着炼厂加氢装置的增加,氢气的需求量逐年增大。
作为高效的能源载体,氢气的应用逐渐由传统航天领域向汽车领域拓展。壳牌预计2050年后电能及氢能将成为车用能源的主要形式。
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目标指向2040年实现氢能社会。氢能利用在交通领域持续升温,正迈向商业化进程。
2002年、2004年美国能源局(DOE)分别发布国家氢能发展路线图和氢立场计划,确认了氢能产业发展将经过研发示范、市场转化、基础建设和市场扩张及完成向氢能转化四个阶段。2004年至今,DOE持续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项目计划。根据2017年财年年报,他们已累计完成30余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申请650项专利,预计未来几年还有75项技术投入应用,但项目拨款已呈现下降趋势。
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氢能,现已超越欧美,成为国际氢能领跑者。早在1993年,日本新能源和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牵头开展了为期10年的氢能源系统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进行了相关技术储备。2013年政府推出的《日本再复兴战略》中把发展氢能上升为国策。2016年日本氢和燃料电池战略协议会议发布调整后的日本氢和燃料电池战略路线图,预计2040年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
欧洲在氢能领域也给予政策支持。2003年,欧盟开展了欧洲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平台项目,进行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发展关键领域攻关;2009年完成天然气管道运输掺氢项目研究;2015年启动氢燃料汽车在欧洲地区的可行性及竞争性评价计划。
进入21世纪,我国逐渐确立氢能发展目标,即实现大规模、低成本氢气的制取、存储、运输、应用一体化,实现氢燃料电池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有十余省市配套出台了支持政策。
能源公司抢滩氢能行业
各大能源公司在国家政策的*下,纷纷出手,以抢占行业制高点。
壳牌2013年发布新视野报告认为,未来石油在乘用车领域的占比将逐年下降,2030年后电能和氢能占比将达到5%,且比例还将快速增长,到2040年占比达40%;到2070年将完全脱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壳牌已在氢能各个领域布局。2016年,壳牌与川崎重工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液氢运输船;与日本岩谷产业、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合作,将澳大利亚丰富的低质褐煤转化为氢气,液化后船运至日本。2017年,壳牌与丰田正式达成协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造加氢站,目标是在2024年建成100座加氢站。
BP在2015年发布的技术展望报告中提出,2030~2050年,氢能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目前,BP已参与了多个氢能示范项目,包括同戴姆勒·克莱斯勒和福特公司合作研究燃料电池;在北京中关村投资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加氢站。BP之后的业务重点将从车用氢能利用,转向与通用电力联合开发和建设氢电厂并捕集二氧化碳。
林德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气体供应商,拥有氢气生产、回收、净化、储存、液化和运输的全套工艺。近年来,该公司利用现有技术积累逐步介入氢能领域,全球超过1/3的加氢站使用林德的技术。
国家能源集团在2015年进入氢气领域,未来10年将投资50亿元推进氢能利用。旗下神华集团重点关注氢能产业链中的生产、储存、运输、加注环节,但不涉及汽车相关领域。目前其拥有的煤气化装置总产氢量达400万吨/年,并且有30万吨/年二氧化碳CCS(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能力,具备大规模制氢潜力。2018年2月,神华集团参与成立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