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其磷、硫、盐卤、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四川化工行业的经济总量已居国内第六。
1949年底,资源大省四川的化工行业,不仅企业数量、产品品种少,产品产量低,而且技术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当时全省只有17家化工企业,职工1000余人,全年总产值193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四川的化学工业*重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胡耀邦等人曾先后视察过四川部分重点化工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四川化工产业的发展。“一五”期间,国家对四川化工的投资总计达6812万元,建设了长寿化工厂、四川化工厂等重点项目,成为当地的骨干企业。到1957年底,全省化工企业由1952年的283个合并调整为106个;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加,当年实现总产值9436万元,比1952年增长258%。化工部在成都新建了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省内还先后建立了3个天然气化工研究所,全省化工的科研实力有所增强。其中钙镁磷肥在此期间研制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在全国尚属首创。
1964年,中共中央开展“三线建设”,四川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在此期间,继四川化工厂投产之后,泸州天然气化工厂也于1966年10月建成投产。1972年,全国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置中的2套也分别建在四川化工厂和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到1978年,四川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比1964年增长了4.8倍;实现利润3.12亿元,增长了7.2倍。化工科研方面,特别是天然气的研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推动四川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意义重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四川化学工业发展更为迅速。到1985年,全省已形成化学矿采选、基本化工原料、化学肥料、农药、有机化工原料、染料涂料、试剂催化剂、橡胶制品、合成材料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和四川经济发展的支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长期制约当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足、产业开放度不高、区位限制较大等也愈加凸显。为此,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四川化工纳入“工业强省”战略,强调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和生物化工,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化工行业完成技改投资820亿元,为“十五”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5倍;竣工投产重点项目80项;有机氟工程技术国内*,氟橡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
“十二五”期间,全省油气化工行业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科学发展。四川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发展为主线,以石化新兴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十三五”以来,针对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高端产品缺失的现状,四川化工正以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核心,以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化“绿色环保安全”,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四川油气化工产业集约、开放、绿色发展。
今天,四川石化行业已经旧貌换新颜。到2018年,四川油气化工规模以上企业为1078家,四川化工产业经济总量居国内同行来第6位。2017年,四川油气化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6.9亿元、利润2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12.5%。四川化工产业结构也更加健康,传统化工所占比例由过去的60%下降到了20%,战略性新兴化工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蓬勃之势。一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发展迅速,化工新材料实现销售收入占油气化工产业销售收入的23%,精细化工产值已占四川省化工产值47%,成为四川油气化工产业新的增长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