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掩饰,城市型炼厂探寻新的发展模式,破解眼下发展困局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城中炼厂 困局 突破
近年来,炼化企业发展成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国家早期建设,曾经远离城市或者在城市边缘的炼化企业逐渐被城市包围,成为了城中炼厂。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再加上炼化企业间或曝出的安全事故、环保事故,让公众对城中炼厂的担忧不断加剧。近年来,国家从长远发展考虑,也在持续加大环保管控力度。
这对于处于风口浪尖上城市型炼厂来说,是异地搬迁还是就地改造提升?抑或是停产关闭?究竟何去何从?
01
“城围炼厂”原因何在?
所谓城市型炼厂,是指位于城区或城市周边、但又处于当地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之外的炼化企业,其周边有居民区及人员密集的公共设施。近些年来,民众反映较多的是空气和水污染问题,还有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效应和对安全的忧虑。
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曾向媒体介绍说,从大型石化基地的历史发展来看,原来都是建在离城市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是城市逐渐发展,靠近石化基地。不是石化围城,是城围石化。
由于这些炼化企业属于甲级防火、一级防爆高危行业,且临近居民区一旦发生着火事故或者其它泄露等事故,马上会造成民众与社会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个别企业发生的事故,会被民众第一时间通过手机拍摄成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成为舆论焦点。
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中,有超过1/3的炼化企业成为城市型炼厂。如中石油兰州石化、哈尔滨石化、锦州石化等;中石化上海高桥石化、济南炼油厂、安庆石化等。
这些城市型炼厂有着共同特点:历史原因形成了“城围炼厂”现象,建厂之初都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或者远离城区,但随着城市体量的快速膨胀,企业所处区域定位发生了变化,炼厂逐渐被城市包围;生存压力大,这些城中炼厂靠近居民区和公共设施,普遍存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问题,安全信任和环保投诉压力大;民众关注度高,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维权意识增强,周边居民对炼厂存在着误解和偏见。炼化企业的环保压力愈来愈大。2018年仅某炼化企业一家就遭到41起投诉。
按照国家《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凡距离居民区1000米范围内不得规划和兴建剧毒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厂。实际调查发现,在这些区域内绝大多数工厂是很早时期就建立起来的。比如,锦州石化建厂选址城市西北角远离城区;兰州石化、乌鲁木齐石化建立之初厂区是戈壁荒滩,如今已经成为城市新区;建设在一片荒地上的锦西石化,如今已被城市建筑群团团包围。
能源化工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汽车、飞机、火车等所有的交通工具几乎不可能不加油;化肥、农药、化纤乃至服装、鞋帽等产业也都无法离开基础及精细化工产业。国家当时将此类重大能源化工产业项目布局在上述城市及区域,是战略和实际的需要。
02
三种途径”究竟哪个可行?
为解决目前城市型炼厂存在的问题,常规的途径无非三个:
一是搬迁远离城市或者进入化工园区。这是国家对新建炼化企业进入化工园区,或者在偏远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而近些年新建的大型民企炼化企业如大连恒力、浙江石化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二是就地改造提升发展。
三是强制关停。
从发展的眼光看,最为可行的方案是整体异地搬迁和就地提升发展两种思路。而个别城市炼厂因为效益差、安全环保不达标,即便再行投资改造,也因为资源等原因难以为继等多种原因,也被关停者有之。
许多地方政府为应对城市型炼厂与周边居民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多倾向于整体异地搬迁,让炼厂进入统一规划的园区或者远离城市的郊区。而个别地方政府早年基于GDP增长的需要,大力招商引资,吸引炼化企业前来投资。但随着国家对环保的管控力度加大,这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考虑,又要求城市炼厂进行搬迁,并且随时以不搬迁就罚款甚至要求停产关门相威胁。
但从各城市型炼厂的角度来说,则倾向于就地提升发展,通过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与城市、居民和谐发展。
分析城市炼厂整体异地搬迁的优势,在于搬迁后炼厂未来发展有较大空间,能够彻底解决炼厂环保和安全隐患对城市的影响。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中石化北海石化。北海石化厂原来是一个加工能力只有60万吨的小厂,其搬迁至远离城区的北海铁山港附近后,产能规模扩大到650万吨,2012年新厂投产至今,效益一直很好,在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中处于行业前列。
但整体搬迁对于炼化行业来说,也存在诸多劣势:搬迁成本高。新建一个年产能1000万吨的炼厂,首期投资需要200亿元,如果再配套建设年产能100万吨的乙烯,首期投资需要500亿元。而搬迁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利用率仅为20%~30%。除资金外,搬迁企业在建设年限内必须停工。炼厂的建设年限一般为3~4年,完全搬离需要至少2年。
这些巨大的搬迁费用和新建费用,对于一个已经投产的炼化企业来说,负担无异于重中之重。
2015-2016年间,中石化高桥石化就曾因为搬迁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高桥石化毗邻黄浦江,1970年前这里一直是农田用地,1980年代中石化在高桥镇建立了占地4.2平方公里,拥有包括1200万吨/年炼油产能在内的75套炼油化工装置,年产值达数百亿元的炼油厂。
然而由于装置老化等原因,2010年后该公司已发生多起泄漏、火灾等事故,给周边多个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了威胁。更重要的是,包括高桥石化在内的高桥镇等进入了上海市政府的“十三五”规划中,政府要求高桥石化整体搬迁。媒体报道称,2011年上海政府与中石化谈判,希望高桥石化搬离高桥港,然而因搬离费用等原因,一直没有落实。
2015年,中石化与上海市政府曾达成协议,为了高桥石化搬迁,中石化向上海市政府要了500亿元的补偿,其中100亿维高桥石化的净资产,上海市政府还答应给400亿元的土地补偿。但直至2016年,除了媒体曝出高桥石化12万吨/年的顺丁橡胶装置将陆续拆除,其后,关于高桥石化搬迁问题再无下文。
前些年某地城市政府提出要求当地的城市炼厂搬迁出去后,地方政府给予这个企业一定补贴和补偿一部分搬迁费用,但当企业真正准备搬迁时,当地政府因主要领导更换,补贴和搬迁费用一说又不了了之,让企业哭笑不得。
就地提升发展的优势在于,企业地域优势突出,在产品运输、市场销售、人才聚集等方面具有一定便捷性。另外,区域经济地位和作用突出,也是保持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主张采取就地提升发展思路的一方认为,炼厂要加大对城市型炼厂安全、环保的投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环保标准,需构建就地提升发展体系,包括安全、环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和装备可靠性、与城市和谐共生6个体系。以锦西石化为例,企业近些年先后投入16亿元用于安全环保升级;有着90年高龄的抚顺石化从2014年以来,也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投资15.8亿打造抚顺碧水蓝天。
此外,炼厂要加强发展模式研究,完善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各项标准认可和推行、支持试点企业改革发展探索,最终推动整个行业城市型炼厂的可持续稳健发展。
纵观全国“城围炼厂”的炼化企业,绝大部分还是保留在原地进行提升改造并且取得了政府与居民的认同。
如中石油长庆石化1990年建厂初期,选址在咸阳市东郊化工工业园内,周围是荒芜人烟的盐碱地。随着城市扩张,长庆石化成为了“城中厂”“河边厂”“景区厂”。该厂以打造国内示范性炼厂为方向,不断加强安全环保管控力度,凭借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石油石化行业绿色工厂”称号。2018年,公司凭借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石油石化行业绿色工厂”称号。基于在安全环保、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2018年底,陕西省政府正式行文,明确长庆石化就地改造发展、不搬迁,这一举措让长庆石化这个城市炼厂吃下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定心丸。
而在城市炼厂中,既没有搬迁,也没有升级改造的个别企业,因为效益、安全、环保等重重原因被关停,西安石化即是一例多年。其企业员工要么调离,要么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要么提前内部退养。
03
困境之下亟待突破
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中央应加快出台支持城市型炼化企业发展的政策,各级政府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制定、调整和审定城市规划,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型炼化企业发展之路。
作为城市型炼厂来说,要实现就地提升发展,需要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建立以满足相关安全生产、环保排放等标准为核心的就地提升发展体系,全面提升炼厂本质安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最终实现安全可控、环境友好、和谐共生目标。
2018年,紧邻锦州石化的某住宅区一业主多次投诉,反映炼厂飘过来的空气有异味。当地环保局受理投诉后,专门在该小区设置了4个环境监测点,每天分3个时段连续4天重点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指标。最后给出的结论:锦州石化公司各项污染物数据稳定达标,但炼厂存在着特有气味。
这个案例可以说明,城市型炼厂虽然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但是离周边百姓的期望值尚有差距。因此城市型炼厂要化挑战为契机,抓住环保标准升级契机,推动技术攻关,优化资源利用,从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转化,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塑造低耗高效、清洁环保的产业新形象,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国相应陆续出台了法律法规,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力度。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部署的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中提出,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汽车用柴油;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证制度。炼化产业作为环保节能的重点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不断更新炼油产业新技术。
城市型炼厂还要在炼油加工技术和装备可靠性提升体系、信息化提升体系、标准化提升体系上下功夫,结合国家和行业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制订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城市型炼厂采用的安全管理水平评估方法和体系。主要包括周边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安全管理水平评估、风险可接受标准、隐患排查及治理、企业人员素质提升、安全文化和应急能力评估7个方面。 来源:本文原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