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监管电石、氮肥、炭素等行业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到2020年,完善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管理体系,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工业炉窑装备和污染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实现工业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工业炉窑广泛应用于焦化、石化、化工等行业,同时,也是工业领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但目前,相对于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明显滞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源解析结果表明,PM2.5污染来源中工业炉窑占20%左右。
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王红梅告诉记者,目前工业炉窑装置和污染治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铁合金、再生有色金属等涉工业炉窑行业,“散乱污”企业数量多、环境影响大、存在大量落后工艺。实施工业炉升级改造和深度治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之举。
针对化工行业,电石炉,黄磷炉,铅、锌等重金属单质、烧碱等的熔融炉等,铬、钡、锶等重金属无机化合物、硫化合物、硫酸盐等的回转窑、竖窑等,炭素行业的焙烧炉、煅烧炉(窑),以及煤气发生炉等,被列入重点监管的工业炉窑。
《方案》对重点行业工业炉窑的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中,电石行业密闭型电石炉应配备袋式等高效除尘设施;内燃型电石炉应配备布袋等高效除尘设施,配备高效脱硫设施。炭材干燥炉应配备除尘、脱硫设施。氮肥行业硫黄回收尾气应配备高效脱硫设施;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应配备高效吹风气余热回收或“三废”混燃系统,配备袋式等高效除尘设施,配备石灰石石膏法等高效脱硫设施,配备SCR等高效脱硝设施等。
《方案》还规定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任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新建涉工业炉窑的建设项目,原则上要入园区,配套建设高效环保治理设施。重点区域严格控制涉工业炉窑建设项目,严禁新增焦化、电解铝等产能;原则上禁止新建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园区现有企业统一建设的清洁煤制气中心除外)。另一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分行业清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工业炉窑。对热效率低下、敞开未封闭,装备简易落后以及无治理设施等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炉窑,依法责令关闭。要实施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对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为燃料的工业炉窑,加快使用清洁低碳能源进行替代,重点区域禁止掺烧高硫石油焦;加大煤气发生炉淘汰力度。2020年年底前,重点区域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加快淘汰燃煤工业炉窑。重点区域取缔燃煤热风炉,基本淘汰热电联产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加热、烘干炉。
同时,还要深入推进涉工业炉窑企业综合整治。已有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炉窑,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相关规定,配套建设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已制定更严格地方排放标准的,按地方标准执行。重点区域焦化、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排放全面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暂未制定行业排放标准,氮肥、电石、无机磷、活性炭等化工行业,应参照相关行业已出台的标准;重点区域原则上按照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30、200、300毫克/立方米实施改造。
《方案》提出,将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推进具备条件的焦化企业实施干熄焦改造,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重点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焦炉实施炉体加罩封闭,并对废气进行收集处理。加大煤气发生炉VOCs治理力度,氮肥等行业采用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的,加快推进煤气冷却由直接水洗改为间接冷却。4部门联合发布《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