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科研报告》发表了一项关于南极冰架的最新研究,文中指出,南极半岛东部冰架几百年来一直在加速变薄,这可能导致冰架坍塌。这几年关于气候变化、两极冰川融化的话题时常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一消息也并未在网上引起波澜。虽然大众的关注度很低,但在气候学家眼里,南极的冰架情况比想象中更为严峻,而这代表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可能更加深重。
南极冰架的坍塌已经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谣传,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冰架崩塌事件已经发生过多次。2002年,拉森B冰架崩塌消失,面积达3250平方公里。2008年,威尔金斯冰架在一年内发生3次大规模崩塌,剩下的冰川科学家曾预计将在十几年内逐渐解体消失,而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2017年,南极半岛最大冰架拉森C崩塌,约5800平方公里的冰山从冰架上脱离,这次事件也被科学家当作全球气候变化的临界点。冰川崩塌带来的对环境与气候的担忧让科学家对南极更加关注
冰川崩塌带来的对环境与气候的担忧让科学家对南极更加关注,然而研究南极冰架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冰架的变化受到地理与气候的综合影响,而南极严酷的自然环境阻碍着研究人员收集信息,而且对南极洲的观测记录也仅有十几年历史,无法从更大的时间尺度考察人类活动对冰架的影响。传统的南极科考包括利用气象观测与空气检测器收集南极洲的大气成分、臭氧总量等环境参数以及气候变化数据,利用辐射观测仪器观察南极洲的辐射收支状况,利用地震检测仪以及冰观测仪器跟踪冰架变化。此外对海洋的水温、含盐量等数据的检测对冰架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而几次冰架崩塌过程的观测都依赖于卫星遥感技术与飞机的实地观察。
对南极研究的进展依赖新的的观察数据,而这离不开新的研究方法与更先进的仪器。而这次南极半岛东部冰架正在加速变薄的研究成果也是来自于研究团队全新的研究方法。应该英国南极观测局的研究团队在南极半岛东北角的海洋沉积物岩石岩心中发现了一种单细胞藻类。通过研究该藻类中的氧同位素,研究人员建立了长达6250年的冰川融水释放量记录。这份记录显示300年来南极半岛东北部的冰川融化速度一直在加快,而这可能与温室气体和臭氧消耗有关。
虽然本来就浮在海面上的冰架崩裂之后对气候变化没有直接影响,但却会导致南极洲大陆上的冰盖加速进入到海洋中,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南极冰盖的变化一方面会改变南极地区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平衡,另一方面改变了海水温度,而海水温度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影响因素。电影《后天》中,拉森B冰架崩裂导致全球进入冰河时期,现实中拉森B早已消失,还有更多的冰架正在消失的过程中,虽然气候的变化不会像电影那样剧烈,但不可否认,变化确实在发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南极的了解也在逐渐加深。仪器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数据,也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类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更明确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当“看到”之后我们更应该有所行动,维护当前脆弱的环境平衡,避免现实真的成为灾难电影。
编辑点评: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气候、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依托于科学仪器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得以实现对南极不间断地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观测与监测工作,我们拥有了在南极事务中一定的话语权和应有权益,这对于提升中国在南极的科考水平、推动南极国际合作、保护南极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