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疫情之后 几十万吨医疗固废如何处置?

作者: 2020年04月10日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随着疫情防控趋势向好,全国各地迎来了复工季。在经历了一个超长假期后,有人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位,有人重新坐上了复工的班车,所有人都开始再次为生活奔波。车水马龙,城市重归喧嚣。

随着疫情防控趋势向好,全国各地迎来了复工季。在经历了一个超长假期后,有人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位,有人重新坐上了复工的班车,所有人都开始再次为生活奔波。车水马龙,城市重归喧嚣。

当战疫逐渐取得胜利,流水线重新运转,机器重新轰鸣,我们来到了另一个名为复工的战场。凤凰网财经频道和凤凰网美食频道联合推出《复工正当春》系列报道,关注加速奔跑的奋斗者,重新回暖的中国经济。

2003年的非典病毒,催生了国内医疗废物处置行业“从无到有”,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各地医疗废物产生量激增,则显露了国内医疗固体废物(简称“医废”)处置能力的短板,倒逼行业改革、进步。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截至2020年4月4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0.6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167.8吨/天。武汉市能力从疫情前的50吨/天提高到了265.6吨/天,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3.2万吨。

疫情中,武汉市高达五倍增长的处置能力,是如何实现的?几十万吨医废是如何处置的?这次国内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于环保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凤凰网财经采访了来自启迪环境多个业务板块的环保专家,了解疫情前后的医疗固废处理难题。

2月21日,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的短板。其后,各项产业政策频出。多名环保业内人士均认为,此次疫情必然给环保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包括深圳、重庆、河北雄安新区在内16个“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进入实操阶段。种种迹象表明,环保产业可能迎来黄金发展期。

01“疫废”是如何处置的?

在百度搜索“垃圾”有一亿个相关结果。

2019年上海施行“最严垃圾分类”,让垃圾轰轰烈烈了一把,2020年疫情,医废处置难题再引各方关注。“垃圾”是个复杂问题,这一次,首先需要清楚什么是医废处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一般医废需要经过三层处理——由直接产生者做简单消毒处理,由医院指定责任人做分装打包等二级处理,再由专职人员做无害化处理。

也就是说,医废不能直接作为垃圾焚烧、填埋,必须经由有资质的单位无害化处理,而企业需要获得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资质,才能成为医废处置单位。但符合资质的单位并不多,近年来,全国经营资质增长数量在每年30-40之间,平均每个省份每年新增约一个名额?

疫情爆发时,医废产量以武汉为原点暴增,处置能力却是各地分散的。于是,各地单位或自发或相应号召,纷纷组建队伍前往武汉支援“抗疫”。

2月10日,有着多年环保工作经验的赵燕妮,带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批复的通行证明,率领启迪环境各地的十名工作人员集结武汉,由于武汉封城,1200公里的路程只能自驾前往。

她的任务是尽快在定点医院搭建移动的“医废应急处理系统”,对医废进行无害化处理—— 由于“疫废”的传染性、危害性极强,处理不当会造成病毒的进一步扩散,所以医废的无害化处理是关系着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一环。

正常情况下环卫部门的运输车(冷藏车)会定期到医院,将医废运到该地区的医废处置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后再将剩余的残存垃圾,转运到普通垃圾场进行终端填埋/焚烧。

但当赵燕妮到达武汉江南协和医院时,眼前未处理的医废已经“爆仓”了——当时的发热门诊有600多号病人,每天产生80多桶医疗废物,而由于武汉城市处置中心的仓库堆满了,已经4天没有人来运送这些“疫废”。

“我们用了两天两夜组建安装机器,从2月13日投产连续运行,除检修期,机器每天24个小时满负荷运转。”赵燕妮介绍到,团队这次用来消灭病毒的“武器”是紧急购置的——该设备通过高温蒸汽灭菌的工艺,将有毒性的医废杀菌消毒,处置后的医废变为无毒废渣,与一般垃圾无异,可以直接运送到附近的垃圾场进行焚烧(发电)、填埋,这也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两种普通垃圾处理方式。

“相比另一种焚烧工艺,高温灭菌工艺的缺点是处理后的垃圾无法‘减量化’,但优点是‘无害化’的能力强,且在集成应用上性能更稳定,更适用于这次疫情的情况”,赵燕妮说。

据介绍,这套像迷你车间的设备造价约250万,通水通电即可使用,单日处置能力是1.5吨,但相对于武汉疫情产生的医废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武汉最高峰时单日产生的医废有200多吨。

由于“疫废”的强传染性,在现场的工人每天需要换两套防护服,保持一米以上距离,4个小时换一次口罩。“工作人员两班倒,早班6点开始,晚班12点结束,这样的强度坚持一天下来可以处理40桶医废。”

像启迪环境这样去驰援的团队还有很多,在众多环保人的连续努力下,堆积如山的医疗废物终于实现“日产日清”。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4月4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070.6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167.8吨/天。其中,湖北省能力从疫情前的180吨/天提高到了667.4吨/天,武汉市能力从疫情前的50吨/天提高到了265.6吨/天。自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置医疗废物23.2万吨。

02几乎未曾停工的环保产业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近期在线上访谈直播中表示,“据环境商会了解,环保行业的复工复产率非常高。主要是行业属性使然,污水、垃圾、环卫等环境服务属于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不管有没有疫情,企业的运行都是‘一天不能停’的。与医护人员相比,环保行业属于‘隐形战场’”。

作为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企业,启迪环境目前下辖参控股公司480家,单一项目1000多个,业务覆盖环保行业的各个领域。疫情期间,除部分在建项目暂停以外,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填埋、医废、环卫、水务等项目一直处于生产状态。截止到3月20日,总体复工率达到80%,大部分项目不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

受疫情影响被暂停的在建项目,以水务工程为例,其负责人向凤凰网财经介绍到,目前湖北省外项目如句容、南昌、沭源、泸溪等地的项目已于3月份全面复工。

湖北省内,在建工程项目负责人已陆续返岗,截止采访时,正在推进复工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各地市下发的相关通知及政策文件,申请复工的(建设工程)项目需要提交《企业承诺书》、《建筑工地拟返岗人员健康信息统计表》、《建筑工地进场人员健康检查信息表》、《疫情管控自查表》、《安全生产自查表》、《市政工程复工申请表》、《市政工程复工条件报备表》等材料申请复工。

“为保证精准复工,安全复工,政府主管部门与公司项目部联合成立防疫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防控方案,做到施工现场与生活区分离,封闭后仅留一个出入口,明确专人把守;确保所有生活区、办公区、食堂、卫生间等已消毒杀菌处理;配备测温仪、口罩、消毒液等物资,保证2周使用量要求。对复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进行全方位排查。”

03 运营成本大幅增加,政策纾困助力复产

根据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调查显示,环保产业中受此次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和环保设备制造领域。

对启迪环境而言,一方面是疫情给各个行业带来的连锁反应。疫情期间,因为餐厅企业停业,部分城市或地区的餐厨收运业务(量)只有原来的1/3到1/4;电废和报废车项目因上游企业停产,存在原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在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方面,部分项目受所在地区交通限制,小部分垃圾收运受到影响,总量下降了大约20%。另一方面,是运营成本的增加。因环卫行业的特殊性,感染风险高,因此防护物资大量消耗。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环卫、消毒工作增加了人工、机械、物资、运输等公司运营成本。

垃圾焚烧发电的在建项目,还有工期延长、投资增加、次生的城市环保问题等影响。“按照目前各地管控等级,工期平均影响了55天,加上材料、设备、物流等供应链上滞后性影响,叠加工期更久。投资也会增加,一是工程本身人员、机械和材料成本,二是资金成本增加,第三是延迟投运造成的运营收益损失。

好消息是得到了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性支持。“各地政府部门均出台了包括减免增值税、减免三险企业缴纳部分、申请稳岗补贴等优惠政策,各项目公司正在按程序申报。”据介绍,启迪环境已经获得疫情防控专项低息贷款超过3个亿,货款专项用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支付水电费、人工费、物资运输及维修费等。

04 追问:固废难题何以产生?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有22个市医疗废物处理超负荷运行,28个市满负荷运行或者接近满负荷运行。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曾通报,武汉市每日需外运至周边地市应急处置医疗废物约20吨。

其实,固废产量增长的处理问题早已存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表示,“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如此巨大的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和年产生量,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而中国普遍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和焚烧,焚烧发电时还可以做到能量再利用,填埋就是既不环保也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依照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处理原则,最科学的处理方式是垃圾分类后再针对性地处理、利用。

针对当前国内医废固废处理的困境,启迪环境专业人士对凤凰网财经做出解读——

1、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学分类机制难以落实,尤其是小型机构及乡镇以下诊所、私人诊所等难以规范;

2、主城区收运体系尚好;但乡镇以下及偏远地区的医废收运体系不够完善,收运成本高、效率低;

3、随社会经济发展,人工、材料的成本上涨,环保成本更是日益趋高,但收运价格的提升却难上加难;需要建立合理医废处置收费体系;

4、医废单一焚烧处理规模较小,运行不稳定,烟气排放很容易超标;医废处理处置路径有待完善,进一步降低环保风险;

5、大多数设施的生产及经营规模不大,但配套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没有跟上,也没有明确,难以落实;

6、按现行2011年医废管理条例,一年内完善地市级以上设施、两年内完善县市级设施,目前看,地市级集中设施基本建立,但县市级的设施不够完善,最关键的是没有形成收运贮存处置的体系,也没有应对公共疫情爆发的应急应对体系。

05 机遇与挑战并存,环保产业将迎来“黄金时代”

在2003年非典过后,为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国务院颁发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每个地市级以上的省市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危废处理中心,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我国医疗事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启迪环境向凤凰网财经表示这次疫情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将体现在,医废市场将再次扩容,城市环卫市场将迎来提质转型的新机会,环保装备及环保技术做强、做大趋势将会更紧迫,环卫车辆率先电动化。

事实上,自2019年1月国务院在全国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场“环保盛宴”已经显露端倪。在环境部等18个部门公共推动下,截至2020年3月11日,包括深圳、重庆、河北雄安新区在内的“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最终定稿,业内形容“这场环保盛宴的锅盖揭开了”。

有机构预测,“无废城市”建设的背后,其实与7万亿元的市场空间挂钩。以深圳为例,试点期间计划培育一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小、循环利用率高的绿色示范企业,创建24个以上生态工业园区,新增5家绿色工厂,培育10家以上第三方绿色制造咨询服务机构。

这场盛宴已经持续了一年,而疫情将固废处理等环境问题推上关注焦点,盛宴还在“加菜”——

2020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的短板。目前卫健委、生态环境部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 年底,每个地级市都要建成一个规范的处理医疗垃圾的处置场。到2022年6月, 在全国所有的县区都要形成医疗垃圾从收集到转运、到处置的科学体系,从而达到所有的医疗废物实现科学、有效、安全地收集、转运和处置。

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未来5年环保体系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不少机构认为,这释放了新一轮环保周期的信号,环保产业将按下向上攀升的启动键,行业估值也有望迎来全面修复。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二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推动绿色消费。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疫废” 无害化处理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