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原油日加工量只有2.8万吨。进入4月份,我们的日加工量已经达到4万吨,逼近满负荷。”说这番话时,上海石化炼油部总经理周国明信心百倍,“等4月下旬渣油加氢装置B系列催化剂换剂完成,原油加工量有望达到满负荷,为百日攻坚创效提供强大动力。”经历了疫情影响的低谷,复工复产以来,杭州湾畔的上海石化,正迎来一轮朝阳。
2019年,上海石化加工原油1519.94万吨,日加工量约4.16万吨,创近几年新高。今年1月份新冠肺炎暴发后,该公司大幅降低生产负荷,日加工量最低时维持在了2.8万吨左右。
“随着全国复工复产脚步加快,上海石化紧紧抓住生产和检修这对主要矛盾,把优化贯穿到生产检修全过程,以‘日优化’保证‘日生产’,夺取市场保供主动权。”该公司计划部总经理恽鸿表示,目前,正处在检修中的炼油装置还有6套,但日加工量已经达到4万吨左右,这与优化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优化检修,提前布局,积蓄动能。
受疫情影响,国内汽油、柴油、航煤等成品油市场需求快速萎缩,下游化工产品也严重滞销。面对严峻形势,上海石化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市场研判,权衡利弊,压减成品油,并作出了把握装置低负荷运行时机,提前对相关炼油装置、化工装置进行大检修的决策。
2月13日,2号制氢装置、加氢改质装置率先检修,至4月11日,共有12套炼油装置先后进行检修,并有6套装置已经投入生产。据了解,12套装置的检修时间安排科学合理、衔接有序,目前开始收到成效。如生产柴油的装置经过检修轻装上阵,正好迎来复工复产后柴油市场的回暖机会,炼油部立即组织生产,加大柴油生产负荷,从而提高了原油加工量。
优化结构,保供市场,做大总量。
炼油装置是上海石化生产的龙头。原油加工负荷大幅下降后,整个原料结构、产品结构被打破。该公司“破”“立”并举,打破旧结构,建立新平衡。比如,柴油加氢装置检修时,它原先所使用的原料常压柴油(AGO)就出现了胀库。于是,他们对加氢裂化装置的生产工艺进行攻关,将原先的减压蜡油(VGO)原料,改换成常压柴油原料。这一创造性地举措,建立了该装置在原料组成严重偏离设计工况条件下的原料新结构。此外,在压减成品油期间,该公司最大限度地生产化工轻油、丙烯、液化气等,为下游化工市场的复工复产提供原料。
上海石化在复工复产中,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牢牢盯住市场需求,把握时机,做大总量。
今年3月,上海石化首次生产7000吨国六B车用汽油,通过西南管线供应到广西、云南等地。相比92号国六A车用汽油,92号国六B车用汽油的质量指标更高,烯烃含量从之前的18%降到15%。国六B车用汽油成功生产,进一步拓宽了该公司高品质车用汽油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市场占有量。
2020年1月1日起,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规定,全球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的船用燃料,船燃油市场出现需求。作为国内最早生产低硫重质船燃油的企业,上海石化在39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的催化剂寿命已经达到极限的情况下,通过精细管理、精心操作,分别在前三个月生产了3.12万吨、8200吨、2.74万吨低硫船燃油。生产任务完成后,催化剂使用寿命创下该装置历史最高纪录,并于3月17日进入换剂期。据了解,一季度生产的低硫船燃油中,除大部分出口外,还有1万吨被运往浙江舟山,为春运期间航行于华东附近海域的船舶提供燃料。这也是该公司低硫船燃油首次拓展国内市场,为做大总量创造了条件。
(胡拥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