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时期,人际之间密切的交流沟通似乎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对于每一个平凡人来说,学会与疫情共处才是生活的持续之道。阀门世界亚洲的众多老朋友正是如此,他们一如既往地与阀门圈的读者们慷慨分享自己的职业经验,如常带来新鲜的行业信息。本期我们与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沈和云进行了一次“云采访”,分享了他对目前中国市场上不同类型阀门供应商所提出的诚挚建议。
作为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沈和云目前同时还担任全国化工设备中心站的设备、机泵、搅拌专业技术委员、全国化工炉窑中心站技术委员等多项职务。他向笔者介绍说自己当下的主要职责是工程勘察设计,主要负责的是石油化工类工程项目及对非标设备、机泵设备及其它设备的技术支持,同时他也是公司压力容器设计的技术负责人。
谈及个人工作经历,沈工表示毕业之后他就在原国家二级企业上海焦化厂设计院从事化工设备的设计工作,在十三年设计工作生涯中,他从技术员做起一路走到室主任。后调任工厂生产运行管理岗位,负责生产运行设备的维护和基建项目技术支持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过主管全厂设备维护管理的科长、机动部主任工程师及总机械师。2011年后,经组织调动到目前的上海华谊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工程师。
沈和云
经历了工作岗位的不断变迁,阀门却是他职业生涯中长久不变的主题。“因为化工设备是靠管路串联起来构建成生产装置,离不开各式各样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阀门和管道。”正是因为长久浸润在这个行业中,三十多年来的经历让他见证了本土阀门产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在各类阀门的使用感受上拥有丰富的经历和经验。
建议一:阀门与易损件适配性有待提高
进口阀门与本土阀门的比较和选择从来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此沈工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市场上对进口阀门的依赖逐渐在降低。
“早先在化工生产厂工作的时候,限于当时国内制造业装备水平和制造技术水平,还不得不依赖进口阀门和进口材料。虽然目前有些设备还得需要进口,但祖国愈发强大,进口的数量逐年减少。”在他的经验中,进口阀门也存在着一些使用上及后续维护的问题,并非占据绝对优势。“进口阀门使用过一段时间也面临着如何维修的问题。为解决维修工期和维修成本,利用上海地理位置优势,会在上海就近物色合适的机械厂,手把手指导进口阀门的维修,测绘易损部件并推进国产化。”
沈工举例说道:“我们曾经用过某个进口品牌的煤浆阀,有一次装置发生了小的爆炸,把阀门的盲螺纹连接螺栓拔出,盲螺纹的螺纹彻底失效,于是自己因地制宜出了维修技术方案和具体要求,然后找到无锡一家阀门厂,全程技术指导维修,历时不到7天终于完成了修复。”另一个案例则是2018年上海能化一台进口的整体齿轮式大型离心压缩机(CO压缩机),由于载荷突变,导致瞬间转子振动太大,致使四级叶轮碰擦扩压器而使叶轮和扩压器彻底的报废。“当时没有备件,而新加工叶轮原供应商至少需要8个月的周期,所以我们只能在国内寻找合适的机械加工厂。从蜗壳测绘、反推三元叶轮设计、内部技术论证和评审到实施加工和更换损坏叶轮和扩压器,最后历时不到40天,开车一次就获得了成功。”三十年间,他经历过无数次各种类型的阀门维修以及与阀门制造商商讨改进优化方案的故事。
而谈及本土阀门及其密封产品的弱势所在,沈工一语道出了他所窥见的症结:“由于国内阀门市场的无序竞争,造成了阀门的外形尺寸和易损件的适配性并不好,仅能做到的是阀门法兰能够按照客户指定标准和具体要求到位,而其它方面基本都处于缺失的状态。有些厂家就好像手机制造商那样,不同年份的产品就算是相同型号和规格,易损件之间也没用互换性。如ISO 5752-1982的阀门结构长度标准,尽管国际上标准日新月异,但该标准依旧保持至今,我国也借鉴等同此标准。有些标准确实应该与时俱进,但有些标准的变动 ‘牵一发而动全身’ 则导致各行业随之适应其变化 。”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国家层面来说,为了优化资源、践行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就要有强制性与管路适配的固化尺寸规范,密封件可以像计算机配件一样,最好可以做到国际化统一标准的适配接口。所谓内涵可以个性化,但外形与管道连接尺寸、易损件的互换性要跟上。当然这需要阀门龙头企业领军推进,同时辅以国家市场监督局的支持和指导。”
建议二:售后维修分类进行
专业类阀门可搭建业主交流平台
与阀门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沈工认为目前市场上的阀门可以划分为通用类、专用类和特殊类三大类别,在此基础上他针对这三类阀门在我国市场上不同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分类营销的建设性想法:“我认为不同类型的阀门所适合的营销模式应该不尽相同,售后信息的收集方式也应不同。涉及专用类和特殊类这些专业阀门销售的制造商可以搭建平台,使得业主之间有机会可以相互交流、切磋、体会及进行深入的技术探讨,这样在维护的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业主之间也能够相互沟通并相互帮助。”
在他看来,本土阀门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近几年来得益于国内制造装备的升级、设计手段的进步,以及许多海外品牌移植到在国内制造的竞争压力,本土阀门产品在品质上有了显著的提升,也正是这样的进步,让他有信心和有底气 “拍板”决定采用国产替代进口和推进易损件的国产化。事实上站在用户的角度,首次做这样的决定无疑也是一个挑战。“用户没有条件做型式试验,所以确实是存在高风险。有的风险还会发生在你决定采用哪家阀门厂的产品替代的当下,该厂阀门制造确实是处于一个可控的质量保证体系,可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有些企业会时过境迁,所以制造商与用户之间要建立必要的互信渠道,知己知彼显得尤为重要,”沈工解释道。
建议三:搭建阀门售后故障档案 优化升级产品性能
进口阀门与国产阀门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相同,沈工认为各自的当务之急也应该随之灵活变动。“对于进口阀门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售后维修,以及如何解决易损件的库备?针对国产阀门,售后问题是工厂维修还是用户自修?易损件、整只阀门库备问题如何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如何做到真正的用户“零库存”?这些是每个用户都要提出的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所指向的核心——售后维护,他这样说道:“阀门供应商即使自己不实施维护,也要采集用户的阀门使用故障信息。首先需要解决阀门的共性缺陷,再解决个性化问题。本土阀门厂家可以对产品和优质客户建立阀门故障维修档案资料,在此基础上对产品做优化改进。对自身产品在生产装置上应用所出现的个性化不足要有个性化的分析,才能使产品做到极致。”
沈工坦言,自己平时的爱好就是阅读,无论是否与工作相关,他都会不断去获取新知。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让他感知到随着国内外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意愿越来越强,工作上技术体系规章、规范、条列等等也在与时俱进。“我的角色就好比足球队的‘守门员’,所以我们这一行要不断持续再学习,不仅要知晓本专业,也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对标准和规范的理解才有较为全面的系统性的思考与判断,这对于公司技术层面把关的一名技术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他这样总结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