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点击黄河入海口北部,会发现一大片广袤的土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这里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之一,规划范围内全部为尚未开垦的国有荒碱地。几年时间,原先的不毛之地上“长”出了一片现代生态化工产业集聚区。东营市副市长赵豪志认为,这是东营立足自身特色,走出的一条临港石化之路。
如今,中海油、万通、宝港三大临港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全区液体化工品一次性仓储能力达到400万立方米。万通集团东营海欣仓储有限公司200万立方米的油库区已全部建成,其中100万立方米保税库区罐体即将通过海关验收,成为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保税罐区,年周转量最高峰可达1000万立方米,每年为腹地石化企业缓税160亿元。
沿着开发区继续向北驰骋,一条长达37公里的液体化工品管廊逶迤至大海深处。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企业资金,中海油两个5万吨级原油燃料油码头、两个5000万吨成品油码头建成,东营港液体化工品年吞吐能力已达到3000万吨,渤海湾原油通过管廊直接上岸。
以港兴区,目前园区投产和在建项目70多个,总投资近1000亿元,全部投产后将形成3500多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和50多亿的地方财政收入;以区带港,三年多来东营港累计投资60多亿元,是建市以来港口建设投资总量的5倍之多,将真正成为蓝黄战略中提出的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
过去,鲁中西及鲁南区域到辽宁,只能绕着渤海走高速或铁路,东营港引进民间资本启动南港池16个码头改扩建工程后,停运了10年之久的东营至旅顺滚装航线恢复,行程是公路的十分之一,铁路的十三分之一。来自临沂的一位货运司机说,运费比原来走公路单程就可节省1000多元。
现代渔业也是东营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垦利县境内的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昔日只有6万亩虾池的荒碱地变成了20万亩的现代海参养殖池,仅此就可实现年产值14个亿。东营另一项名优水产品——黄河口大闸蟹生态养殖面积也达到了100万亩。
“东营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不断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赵豪志说。
■新闻链接
东营是我省唯一全部区域纳入蓝黄战略的城市。3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33%,分别高于全省1.7、4.2和2.6个百分点,分别为规划批复时的1.44倍、1.79倍和1.96倍,成为全省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东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现代渔业、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临港产业培育形成了海洋油气开采、临港石化、盐及盐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滨海旅游业和现代物流业,其中东营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发展目标是建成东北亚国际物流大港和现代化液体化工品集散基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