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发布实施后,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完善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地表水环境监测体系。如今,新形势下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以监测数据“真、准、全”为目标,更加注重地表水采样的规范性、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监测技术的统一性和质量控制的严密性。
然而,现行规范中的地表水部分在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样品采集执行中存在差异;2.监测分析方法亟待更新;3.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的质量控制需要细化。因此,为了规范地表水采样,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及时修订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十分必要。同时,地表水和污水监测在原则目的、布点采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目前,标准编制单位已完成征求意见稿。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国环规科技〔2017〕1号)要求,现就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请有关单位认真研究并提出书面意见,于2020年6月30日前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意见反馈至生态环境部,逾期未反馈的按无意见处理。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地表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资料整编等内容。该项新标准适用于地表水(江河、湖泊、水库和渠道等)环境质量手工监测。
其中,在采样方面,针对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新标准指出:采样器材包括采样器、静置用容器、水样容器和水样保存剂等。采样器包括:塑料桶、表层采样器、深层采样器、自动采样器以及其他满足采样需求且不影响监测结果的采样器。
具体的采样方法有:1.除特殊样品,采样前应先用水样荡涤采样容器、静置用容器和样品瓶 2~3 次。2.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静置用容器中,储够用量后,自然沉降30min。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自然沉降时,使用防尘盖进行遮挡,避免灰尘污染静置用容器。3.使用虹吸管取上层非沉降部分,移入样品瓶,并立即按附录A加入保存剂,贴上标签。虹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 50 mm 以下位置。
关于地表水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新标准明确,监测项目包括:选择国家和地方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河流断面应增加浊度和电导率;湖库点位应增加浊度、电导率、透明度和叶绿素a;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和水环境保护功能的划分,酌情增加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为:监测项目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 GB 3838 中规定的标准方法;若适用性满足要求,其他国家、行业标准方法也可选用;尚无国家、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可选用国际标准、区域标准、知名技术组织或由有关科技书籍或期刊中公布的、设备制造商规定的等其他方法,但须按照 HJ 168 的要求进行方法确认和验证。
以上新标准是对《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中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部分的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增加了附录A, 将水样保存和容器的洗涤统一为附录A;
2.增加了附录B, 明确了地表水总磷现场监测前处理规定;
3.增加了附录C, 将资料整编章节中表格统一为附录C;
4.增加了附录D, 将原附表1统一为附录D, 更新了地表水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5.删除了流域监测;
6.修改了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地表水内容的相关表述;
7.完善了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数据处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资料整编等相关内容。
更多详情请点击以下附件:
《地表水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