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日显现。最突出的问题便是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所谓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或由于人为的因素,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使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人类的正常生活受到有害影响。)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环境污染中一个较为严肃的话题:塑料污染。
塑料污染也称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资料显示,1957年至今,北大西洋的塑料垃圾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塑料袋、绳索、渔网等较大的塑料垃圾数量上升明显。记录仪上显示的塑料缠结数量也从2000年开始增长了约10倍,像渔网这样的渔业相关塑料缠结是过去20年间最大的增长因素,在北大西洋南部发生塑料缠结的概率最高。与此同时,在大西洋上游发现的看不见的塑料微粒大约有1200万到2100万吨。
显然,塑料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但这却不是最可怕的。最新研究发现,人类器官和组织可以吸收微量的纳米塑料和微塑料。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小组测试了来自肺、肝、脾和肾等47个样本,这些样本大多来自大脑和身体组织的存储库,这些存储库是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而建立的。
研究人员将组织样本暴露在一系列微塑料中,通过质谱仪,他们发现每个样本都含有塑料的痕迹,包括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发现双酚A (BPA)仍被用于许多食品容器。这种物质在所有47个人类样本中都被发现。他们现在计划调查塑料污染可能带来的任何潜在健康风险。
既然发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是良方。针对微塑料进入食物链,从技术上来说,可以增加食品检测环节的投入,借助一些实验室检测仪器,尽可能避免微塑料食品上桌,从源头上减少微塑料的摄入。
环境问题任重道远。塑料污染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遍布了衣食住行的各个阶段,想要短时间内遏制基本不可能。我们能做的是要采取预防措施,优先从源头治理,才能真正地减少海洋塑料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