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彭旭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双重挑战,长庆油田并没有放慢发展节奏。10月12日是长庆油田开发建设50周年,这个在5000万吨之上稳产了7年的特大型油气田,已转入冲刺年产6000万吨的紧要时刻。
长庆油田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其经济有效开发是世界性难题。长庆油田如何走出困境、后来居上?源于长庆人数十年主攻盆地油气勘探开发,进而形成的原创性地质理论贡献、关键核心技术和高效开发模式。
勘探上永不言败,打开发展新空间。储量超4亿吨的西峰油田,曾经历3次勘探失败;攻坚储量5亿吨姬塬油田,6次无功而返;10亿吨级庆城页岩油田的勘探,历时近20年。凭着这股子韧劲,长庆人获取了盆地油气资源开发主动权。技术人员坚守高原大漠,数十年专注地质演化规律、油气生成、储藏机理基础研究,创新完善了油气勘探六大成藏理论,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5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3.8万亿立方米。资源优势的积累,让长庆油田在5000万吨体量上,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开发上绝不放弃,驱动油气大发展。上世纪80年代,安塞油田从发现到规模开发,前期技术攻关就花了8年时间,开创了我国特低渗油田经济有效开发先河。本世纪初,上百名技术人员在毛乌素沙漠艰苦探索6年,使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苏里格气田实现效益开发。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长庆油田形成了特低渗、超低渗油田开发主体技术,掌握了水平井优快钻井、体积压裂关键核心技术,让“三低”油气藏爆发出巨大能量。如今,长庆人又攻克了致密气、页岩油开发世界难题,引领我国油气开发进入“非常规”时代。
面对“三低”油气田“多井低产”的现实,长庆油田始终把低成本作为发展生命线,探索形成了安塞模式、靖安模式、靖边模式、苏里格模式等十大开发模式,确保油气开发向着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转变。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长庆人集成创新应用信息传输、数字调控、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600多项先进技术,嵌入油气田建设、生产、管理关键环节,拉动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化解了油气产量快速增长与人力资源不足的刚性矛盾。目前,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了两倍,员工总量仍保持在当初的7万人左右,缓解了油气开发成本压力和经营风险。
目前,长庆油田已累计生产油气当量超7亿吨。一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的长期稳产上产,让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有了更多话语权。长庆油田创造的致密气、页岩油高效开发技术成果,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长庆油田生产区域横跨陕甘宁晋内蒙古5省份,既是我国油气重要接替区,也是中亚油气进入东南沿海必经之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长庆油田担负着4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任务,超过400亿立方米的年产气量,给京津冀等区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气源。自1997年正式向外供气以来,已累计生产天然气4536亿立方米,相当于替代了5.51亿吨标煤,减少碳排放物3.69亿吨,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