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球化工设备网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防止以次充好? 科学仪器助力食品真假鉴别

作者: 2020年11月04日 来源:中国仪表网 浏览量:
字号:T | T
近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0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正式召开。本届会议云集业内众多大咖,以大会
  近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与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0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正式召开。本届会议云集业内众多大咖,以大会报告的方式围绕食品真实性前沿动态、食品真实性认证与溯源以及食品真实性检测技术等主题展开精彩交流和探讨。
 
  提到真假鉴别,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都是价格十分高昂的珠宝首饰、贵金属、手表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等,但实际上,能够提供丰富营养、确保我们每天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食品也有真假之分。不仅如此,假蜂蜜、假酒、假海鲜以及假肉等“挂羊头卖狗肉”的食品造假行为在生活中还很常见,在严重影响着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的同时,还干扰着食品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真实性”并不等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通常是指食品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超过了相关标准规定的限量,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的情况;而食品真实更侧重于食品本身的“真实性”问题,例如生产者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标示虚假产地与生产厂名、用廉价原料生产产品等,都属于食品的“真实性”问题。
 
  保障食品真实,是全球各个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性难题,因此,加强对食品造假违法行为的惩治和打击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造假和真实性问题,2017年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就曾明确提出“食品反掺假控制技术”专项研究项目,2018年又成立食品真实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此支持、推动食品真实性技术的发展。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食品造假不一定会影响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再加上不法分子日益精进的造假技术,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对食品的真假进行分辨,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所以还需要依靠专业、先进的科学仪器来对造假食品进行检测和监管。
 
  与食品中微生物、重金属、农残等物质相比,食品的真实性检测通常需要溯源到食品中特征化合物原子,根据其特征判断其产地、生产时间、工艺流程等信息,因此检测和鉴别的难度更大,现阶段,常见的食品真实性检测技术主要有同位素质谱溯源法、核磁共振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近红外光谱法、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法等。其中,近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方便地对乳制品的品种产地、肉类、酒类及饮料掺假等进行鉴定;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对食品内部的水分分布及迁移情况进行研究。
 
  食品真实性问题涉及技术、法规、监管等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的监管和治理,相信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食品真假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部门检测与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的食品真实性将会越来越有保障。
全球化工设备网(http://www.chemsb.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化工设备网!违者必究.

标签: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