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氨、氯化氢的测定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为了使该项地方环保标准更加完善和更具可操作性,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2日。
氨、氯化氢作为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多个污染控制排放标准中被列为监测对象。其中,氨对人体的急性健康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呼吸道眼乳膜及皮肤的刺激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肥,以及持续扩大的畜牧养殖业造成的氨气排放是氨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里工业生产中造成的氨气排放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另外,氯化氢是固定污染源排放废气中重要的污染物,其主要来自于盐酸制造、废水、垃圾焚烧等,对人类生活影响大,环境空气氯化氢的监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于氯化氢需要建立快速、准确的监测方法。
当前,对于含氨废气的处理,国内外现有的技术主要有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催化分解、催化有氧分解、生物降解几种方法。对于含氯化氢废气的处理,现有的技术主要有吸收法、冷凝法、HCL 酸洗槽排气净化。处理后的废气一般都具有湿
度大,以雾滴形式排放的特点,这对传统的监测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战。有鉴于此,《氨、氯化氢的测定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吸收法》(征求意见稿)的提出正好满足了当前所需。
该项新标准的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方法原理、干扰和消除、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采样和测定、结果计算与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适用于制药、化工、炼焦、水泥、生活垃圾焚烧等工业行业及其他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氨、氯化氢的测定。
采用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吸收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氨、氯化氢的方法原理为:当波长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被测定的分子时,与分子固有振动频率相同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即被吸收,将照射分子的红外光用单色器色散,按其波数依序排列,并测定不同波数被吸收的强度,得到红外吸收光谱。
不同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不同,通过比对气体样品的红外光谱与标准谱图库中已定量的标准物质的红外光谱在特征波数上的吸收峰,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红外光谱中目标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与其浓度遵循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根据吸收峰强度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测定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和材料有高纯氮气、氯化氢标气、氨标气、防尘滤芯。测定使用的仪器和设备有便携式傅里叶红外仪和标准气体钢瓶。
以上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引用参考了《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75 固定污染源烟气(SO 2 、NO X 、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373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97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1011 环境空气和废气 挥发性有机物组分 便携式傅里叶红外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