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如藻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鱼等)直接生活于水中,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要素,是水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哨兵”。同时,水生生物更易于被大众所感知,水中是否有鱼、虾、螺、蚌,是否暴发藻类水华、赤潮等可以作为判别水生态状况的感性依据,利于实现“国标”和“民标”的协调统一。
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是通过监测水生生物来评价水体的生物学质量。湖库作为流域水生态系统的“源”和“汇”,其水生态环境质量集中反映了区域水环境污染负荷、水动力条件、栖息地改变等胁迫的情况和生态系统响应的状况。然而我国当前流域监测网络整体仍不完善,流域污染源监测体系仍不健全,流域水生态监测工作起步又较晚。因此,亟需制定包含物理生境、水质理化、水生生物三要素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规范水生态监测和评价工作,支持准确评估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的急迫需求。
近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要求,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指导我国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为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生态环境部制定了《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并面向有关单位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10日前。
该项新标准规定了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中监测要素、水环境质量监测、生境调查、水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数和计算方法,以及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等级,适用于淡水湖泊和水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
其中,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标准规定,监测的指标为: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是湖库理化指标监测的必测项目,其他指标可根据湖库特征选择 GB 3838中常规监测项目及对湖库水环境质量有指示意义的其他特征指标。监测方法为:湖库水质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等按照 GB/T 14581、HJ/T 91、HJ 493、HJ 494、HJ 495等标准进行。实验室分析方法均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
在水生生物监测方面,需要的设备及材料主要有各式采样器材,测量工作包括温度计、pH 计、溶解氧测定仪、米尺、GPS、测距仪、测深仪等;鉴定设备及器材有解剖镜、光学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及盖玻片、尖角镊子、解剖针等;试剂有鲁哥氏液、福尔马林、5%甲醛、70%左右乙醇等。
更多详情请点击以下附件:
《湖库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