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够吸收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水汽(H2O)、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氯碳化物类(HFCs,C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臭氧(O3)等。
近日,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面向全社会发布了《大气二氧化碳及甲烷观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为了使该项规范更加完善和更具可操作性,现公开征求意见。还望业内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该项规范早日完善并落地实施,惠及相关行业。
该项新规范规定了大气二氧化碳及甲烷观测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观测系统性能要求、观测业务操作规程、日常巡检规程、观测系统维护及故障处理、观测数据处理,适用于省、市级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法的大气二氧化碳及甲烷观测。
从规范中可知,光腔衰荡光谱指的是一束单波长激光进入光腔后,光束在腔镜之间来回反射振荡。当切断光源后,其能量就会随时间而衰减,衰减的速度与光腔自身的损耗(包括投射、散射)和腔内被测组分(介质)的吸收有关。根据光能量衰减的速度可定量被测组分的含量。
在观测系统性能要求方面,标准规定:样气从采样口到观测系统主机的滞留时间应不超过5 min,采样口过滤器宜使用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过滤膜,滤膜孔径宜为0.2μm;进气管宜采用铝塑管,内层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进入观测系统主机的样气/标气温度应大致相同,压力接近于环境大气压;样气进气流量建议设为200 ml/min;采样泵应为泄漏率低的无油隔膜泵(泄漏率应低于6×10-7Mpa•L/s),泵膜材质宜为氟橡胶材质,泵前过滤器推荐采用7μm烧结过滤器。
目前,上述新规范前期已应用于南昌、赣州、景德镇等温室气体观测站的业务试运行中,保障了业务正常运行以及观测数据质量,各温室气体观测站质控后的数据已应用于制作江西省温室气体监测月报。
该项新标准编写主要依据国标《大气甲烷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3672-2017)、《大气二氧化碳(CO2)光腔衰荡光谱观测系统》(GB/T 34415-2017)、中国气象局编制的《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技术手册第一分册: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以及根据省内科研和业务观测实践总结。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国内实际情况,对部分方法或参数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