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自古以来,肉都是我国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环,鸡鸭鱼羊,只要是肉,在我国各式各样精湛的烹饪技法之前,都会变成一道道令人垂涎的饕餮。但是,即便是如此善于吃肉的民族,依旧有那么一类肉很难在我国掀起美食的波澜,它便是人造肉。
人造肉,简单的说就是借助实验室及相关仪器设备,从细胞的角度人为制造出来的肉类,尽管从最初的目的来说,这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人类健康、环保以及解决食品危机都有明显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技术成果来说,人造肉依旧存在不少缺陷。
一般来说,人造肉有两种技术,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这种技术对于硬件与基础技能的要求更高,理论上获得的肉也应该与真实的肉在成分及口感上无异(实际上技术尚未达到这种程度);另一种是利用大豆蛋白制成的植物肉,这种人造肉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相对来说更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事实上,目前这两种肉类在市场上都可以购买到,但是至少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人造肉非常小众,尤其是植物肉更是饱受争议,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价格自然是一个要素。尽管目前市面上已经努力将植物肉的价格像动物肉靠拢,但是整体上来说使用植物肉生产的食物价格仍然高出传统的许多。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在为健康买单,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植物肉所呈现给消费者的口感就不值目前市场的高价了。
对于擅长吃肉的中国人来说,植物肉与传统肉类在口感上的差异其实非常明显,而如果单从口味上来说,我国有存在素鸡、腐皮等传统的仿肉口感的豆制品,因此整体上来说,植物肉目前呈现给我们的,其实只是介于传统豆制品与真肉之间的一种食物,而显然,这种体验并不能让大多数人为高价买单。
另外,从营养的角度来说,植物肉也并非传统肉的替代品。根据此前相关研究的成果显示,目前的植物肉虽然在胆固醇与蛋白质的比例上优于传统肉类,但是缺乏维生素B12、n-3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锌等营养素,而这些营养素对于人体的健康同样重要。也就是说,即便是打算以植物肉替代日常饮食中肉的食用,也需要搭配传统肉类来保证营养的均衡。
最后是安全性的问题。植物肉的出现,虽然丰富了市场,却缺乏更为具体的相关标准约束。尽管,以目前现有的食品标准,以及仪器技术来说,硬性指标的检测并不困难,但是想要植物肉进一步在市场发展起来,更加完善的人造肉监督体系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总的来说,植物肉也好,或者更宽泛的说人造肉,其小众的真正原因或许还是技术发展尚且需要努力。不过也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仪器设备的发展,“人造肉”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美食并非不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