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切实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规范生物多样性遥感观测技术、方法和指标体系,进一步将遥感技术纳入常规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工作,加强和完善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观测和预警能力,生态环境部特制定本标准。现对社会发布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的对象、技术流程与工作程序、遥感数据获取、 指标提取、指标分析以及成果归档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技术(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多光谱 /高光谱成像仪、高分辨率相机、荧光探测传感器、热红外相机、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等)进行区域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工作,所涉及生物多样性指标主要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及相关生境,不涉及遗传多样性;所指区域包括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域、自然保护地、行政区域及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区域。
文件还对生物多样性、植被结构、生态系统干扰、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可见光遥感、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雷达遥感等术语做了简要概述,对调查与观测的基本原则做了简要详细说明。就基本原则而言,分为: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可操作性。所谓科学性是指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应坚持科学、严谨的技术方法和流程规范,保证调查与观测 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已有专题产品前,应对其精度进行验证。
再者,遥感指标提取应结合遥感数据特点和优势,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的重点为生态系统层次和物种层次,具体包括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干扰状况、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遥感参数和重要物种及生境状况4个方面,为开展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威胁状况提供科学一致、长时间序列的空间 化观测信息。为保证数据质量,每个指标均应进行质量控制,达到相应精度要求。
数据归档与存储是遥感影像处理和应用的重要环节,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工作的成果包括:调查与观测数据集、专题图集以及报告等。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在制定过程中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596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T 34514 陆地观测卫星遥感数据分发与用户服务要求。
原文件点击此处:生物多样性遥感调查与观测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