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也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也面临着严重威胁。水质污染导致具有使用价值的水资源总量减少,水资源利用率低与水资源浪费也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自我国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后,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推动、技术工业的创新进步等因素,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9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收益就已经达到了约人民币4985亿元,城市污水厂的日处理污水量达到1.77亿立方米。通过专业处理方式去除或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排放的污水的水质能够达到再次使用或排入自然水体的要求,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水污染。
“十四五”规划开始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污水处理也需要发展到下一阶段——污水资源化。与一般的污水处理相比,污水资源化一方面提高了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再生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要从污水中提取其他资源和能源。
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污水资源化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市政污水再生利用率为20.93%,部分缺水较为严重的西部省份,如西省、甘肃省等,污水再生利用率甚至不到10%。这也意味着我国污水资源化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指导意见》的发布代表我国从政策上已经开始推动污水资源化的发展,未来几年水处理产业的空间将逐步释放。
污水资源化影响最大的是污水处理行业,仅水处理膜市场预测就将超过1000亿元。同时,水质检测行业也同样可以搭上水处理行业的快车。水处理与水质检测密不可分。污水处理首先需要检测污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等,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检测也是污水处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尤其是污水处理出水时必须确保排放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再生水的水质检测是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污水处理厂可以够加大投资力度,配备性能较强、检测精度高的水质检测设备,避免因为水质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影响水处理工作。另外污水处理中水质检测的项目众多,不仅需要检测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包括温度、浊度、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等,还需要检测有机农药、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这也要求污水处理厂配备不同种类的水质检测仪器。
污水资源化是减轻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在减少水污染的同时可以变相增加水资源供给,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污水的重复利用对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经过处理后的水质的要求更高,污水处理行业对水质检测的需求也会更大。在上千亿的市场空间面前,水质检测也将有更大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