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了一个礼拜,但是新春的气氛并未完全褪去,而在传统观念中过了元宵才算真正的把这个年过完,碰巧今年元宵节又碰上了星期五,不少人都计划和家人朋友再享受一次属于春节的饕餮。但是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这种聚餐朋友、家人间的聚餐,总避免不了几个人情到深处小酌几杯,而在这种场合,有时候“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善意或许会成为无意间伤害亲友的恶意。借此机会,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劝酒”“解酒偏方”里的那些谎言。
多喝喝就会喝了?酒量是一种天赋
情到深处喝喝酒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逼不能喝酒的人喝酒,或者无节制的劝别人喝酒就是一种无礼的表现了。而面对不会喝酒或者婉拒酒杯的人,许多人会以“多喝喝就会喝了”来劝酒,但是真的如此吗?错,酒量是练不出来的。
事实上,一个人酒量的大小和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两种酶有密切的联系。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同时酒精也是“醉酒”的罪魁祸首。而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会将其转化为乙醛,乙醛又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催化成乙酸,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与水。但是并不是所有人分泌出的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都足够高,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并且只有那些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都高的人,才会拥有“好酒量”。并且,对于那些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不高的人来说,多喝甚至还会影响甚至伤害体内的其他器官。所以说,酒量真的是一种天赋,多喝喝就会喝了不过是一种谣言罢了。
酒能驱寒还能养生?无稽之谈
尽管我们总说酒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于那些餐桌上的“好酒者”来说,他们却能找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来反驳你,例如“黄酒、白酒能驱寒暖身”“红酒能抗癌、养颜”等等。但是科学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喝酒不能暖身,也不会有抗癌效果。
人体是一种恒温动物,当处于寒冷环境时,身体会通过缩小毛孔来减少体温的流失,比刺激身体作出“哆嗦”的动作产热,起到保温的作用。而喝酒则是通过酒精刺激身体毛细血管,使血管舒张,血液循环加快,尽管这样短时间内人体会感觉到皮肤温暖,但同时会伴随着热量的流失,散热加快不但不利于身体驱寒暖身,更会增加风寒、感冒的几率。
而至于能不能抗癌,最直接的否定依据就是酒精本身。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一级致癌物,喝酒这个行为本身也和各种各样的癌症有关,大量研究发现,只要喝酒,口腔癌、食道癌、乳腺癌等癌症的风险就会有所上升,而喝酒对于身体中的咽部、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都会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别说抗癌,喝酒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用酒醒酒?宿醉别喝酒喝水
有的人前一天晚上喝完酒之后第二天早上会出现头痛、眩晕、胃部不适等症状,而一些人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宿醉,并认为遇到这种情况要小酌一杯用来缓解难受的感觉。显然,这也是错误的。事实上,宿醉本身就是一种病状,属于轻型急性酒精中毒,原因是饮酒过量导致隔夜休息后体内的酒精并没有完全的转化或排出干净。既然是酒精引起的问题,自然不可能因为在此摄入酒精而得到好转。遇到宿醉的情况,直接有效的方法还是多喝水,促进身体排出酒精。同时多喝水也是解酒关键。
事实上,如果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不喝酒一定比喝酒安全、健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酒在一些场合确实能够活跃气氛、活络感情,对于许久没见的亲人、朋友,一杯酒或许能够承载许多言语无法传达的情感。但是,为了身体,我们即便要喝酒也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