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许维娜)“十四五”期间的低碳发展之路怎么走?当下工业领域尤其是传统重化工行业如何推动技术变革,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是能源行业转型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今年两会热门话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大势所趋,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可能需要在若干主要行业提前实现该目标。”日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从产业技术的演进路线方面,要尽快形成减排压力,促成行业技术变革。
为此,李卫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重视与新能源相关的关键核心新材料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通过推动技术变革,在若干主要行业提前实现碳中和。他建议:
一是支持若干重点行业进行技术改造,尤其要敦促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争取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原材料行业提前实现达峰、碳中和,形成行业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以重点行业为抓手,增加绿色能源占比。尤其要通过大力扶持关键核心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如大力发展储氢、稀土永磁等技术,以推动氢能、太阳能、风电等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绿色能源的产品化、品牌化。
三是激活碳市场,用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推动企业进行减排技术改造和新能源利用,形成中国自主的行业减排技术体系,并推向国际市场。
“当前,我国重化工业结构不合理,往往能耗较高的行业又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有限的困境。为此,科研型企业在大力推广成熟技术、抓紧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中显得尤为重要。”李卫表示。
标签:碳中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