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虽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飞速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1440.1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7562.3亿元,这主要受物联网、智能汽车高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制造、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下游市场需求驱动。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全年销售额达到了8848亿元,较2019年增长17%。其中,设计业销售额达到3778.4亿元,同比增长23.3%,仍是三业增速最快的产业,占总体行业比重为42.7%;
制造业销售额为2560.1亿元,同比增长19.1%,占比为28.9%;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509.5亿元,同比增长6.8%,占比为28.4%。
2、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市场发展规模:稳步提升
集成电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基础。过去十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量提高了11倍,销售收入翻了3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2019年我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市场规模达到2149.1亿元,同比增长15.1%。截止至2020年末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市场规模达到256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
3、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市场竞争格局:中外合资占据半壁江山
目前我国集成电路
装备研制单位和生产企业约有40余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沈阳等地。中国由于在集成电路制造行业起步较晚,技术工艺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有一定差距,在2019年十大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榜单中,有5家企业是中外合资:三星中国(第一)、英特尔大连(第二)、SK海力士中国(第四)、台积电中国(第七)、和舰芯片(第八)。本土企业中芯国际、上海华虹、华润微电子、西安微电子、武汉新芯分别位列第三、第五、第六、第九和第十。
4、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设备竞争格局:向外资垄断发起冲击
集成电路生产设备是集成电路大规模制造的基础,设备制造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集成电路加工工艺繁杂,需要各种不同的设备。等离子刻蚀设备、离子注入机、薄膜沉积设备、热处理成膜设备、涂胶机、晶圆测试设备等。
由于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市场壁垒,目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较低,不同环节的关键设备由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和日本东京电子等企业垄断。
而核心设备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产业皇冠上的明珠。目前世界上能生产高端光刻机的厂商只有一家——荷兰的ASML,这是技术路线演化自然选择的结果。AMSL零件外包、专注核心技术研发的战略也使得其具备足够的灵活性,ASML于1995年通过上市获得了充裕的资金,随后大量投入研发和技术性并购。光刻机技术含量极高,加上摩尔定律的作用,芯片升级换代很快,对于设备的精度要求也逐步提高。
5、中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市场前景与趋势:预计2026年将突破7000亿元
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在于制造业,制造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制造2025、中国互联网+、物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给集成电路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集成电路制造业将获得更多的国内市场支撑。
在区域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集成电路制造产业正在发生着第三次大转移,即从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向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几年,在下游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电子产品需求拉动下,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集成电路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加,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市场之一。
在此带动下,发展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升。未来伴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浪潮,高端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刺激发展中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和产业迁移进程。
基于上述分析,前瞻认为,未来集成电路制造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6年,集成电路制造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80亿元,2020-2026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