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基本营养元素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的数据,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需水量为2.5升,排除掉食物中包含的水分及其他情况摄入的水分,一个作息健康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的饮水量应该保障在1.2升以上,并且根据外界环境、运动量、身体状况酌情增减。
毫无疑问,喝水对于我们几乎每个人来说,都是正常且熟悉的行为,也正因为如此,饮用水的水质安全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而就在最近,一场关于“矿泉水”的的闹剧让不少消费者忧心忡忡。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已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754批次,其中抽检合格产品742批次、不合格样品12批次。而广西河池市某饮用水生产企业生产的某品牌矿泉水因为存在溴酸盐超标的情况,也在这12批次的不合格样品中。而在通报发出之后,广西河池市市场监管局以针对涉事企业进行了处罚,并监督企业完成了问题产品召回等后续措施。
许多消费者或许对溴酸盐感到陌生,但是只要稍有了解就会发现,这一物质不但非常可怕,同时还是生活饮用水中潜在的一个隐患。溴酸盐在国际上被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许多天然水源在经过臭氧消毒后所便会产生。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于饮用水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臭氧消毒在饮用水生产过程中属于必要步骤,因此溴酸盐也成为了饮用水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一种毒副产物。
事实上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为了同时确保饮用水的的菌落总数及溴酸盐含量不超标,我国设立了新的饮用矿泉水强制性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2008)。标准中增加了溴酸盐的限量指标,规定了每升矿泉水中不得超过0.01毫克。
理论上有明确的标准,相关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应该很少见才对,但是事实上,这次品牌矿泉水溴酸盐超标事件却并非第一次发生,事实上,此前也出现过饮用水溴酸盐超标问题,并且涉及到的品牌出了食品企业,还包括杂货零售店的自营品牌。我们很难判断出现问题是生产厂家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但是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在生产阶段,相关的处理设备以及检测工具或许人需要完善。
事实上,溴酸盐并不难处理,通过紫外光技术可以选择性地高效分解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同时又不影响预留的臭氧杀菌效果,并且过程中不用担心PH值影响,处理后也不会影响矿泉水的口味。
因此,我认为,想要告别“滴滴危险的矿水泉”,关键还是在于加强企业监管,刺激企业在水处理系统上的投入,增加市场抽查频率,严苛处理问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