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自由撰稿人 马龙
国家通过国拨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既是对工业互联网最重要扶持措施,也是中国信息化史上最大支持项目之一。因为,自2000年来除国家通过《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进行普遍税收支持外,无论是当下炒的火热的智慧城市、电子商务、消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还是业内人士熟知,而公众陌生的信息消费、信息惠民、宽带中国、数字城市、信息化城市、网格化管理等各类国家信息化试点,基本没有得到国家资金支持。而工业互联网不但得到了,且是连续三年,足以证明工业互联网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2018~2020年三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中,与人才培养相关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2019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标识解析实训与成果转化平台项目、2020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工业互联网平台工程实训基地项目,项目相关内容见下表(数据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表 两项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主要内容
两个项目建设的内容是什么?它们能为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带来什么影响和支撑,就是本文准备回答的问题。
在两个项目七个中标联合体中共有38家单位参与项目建设。其中,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泛太科技有限公司2家单位在两个项目中都参与、占比5.26%。
再拿38家参与项目建设单位,与参与目前工业互联网人才领域三份权威性研究资料《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年版)》、《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制39家单位比较,只有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索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2家单位既参与了项目建设,又参与了三份人才标准、白皮书、报告编写。另外,清华大学参与项目建设,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与人才标准、白皮书、报告编写;紫光云(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建设,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参与人才标准、白皮书、报告编写。也就是说至多有4家单位既参与了项目建设,又参与了人才标准、白皮书、报告编写,占38家参与项目建设单位10.53%。这说明项目参与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比例还不太高,许多单位还只是把其定位为项目建设,尚没有扩展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
两个项目七个中标联合体可为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提供7亿元资金支持。其中,企业自筹资金达5.5825亿元(2×0.7+5×0.8365),国拨资金为1.4175亿元(2×0.3+5×0.1635),国家通过1:3.94比例带动了企业对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的投资。
两个项目七个中标联合体将为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提供的产品、服务预估如下:
仿真环境或开发环境:提供不少于17个仿真实训软硬件基础环境(2×1+5×3)。
仿真模型:提供不少于2个与垂直行业结合的仿真模型(2×1)。
培训工具:提供不少于2个线上操作培训工具(2×1)。
教学平台:提供不少于7个教学平台(含E-learning平台)(2×1+5×1)。
课程教材:提供国内课程不少于200个(2×50+5×20),提供国外课程不少于6个(2×3)。
案例:提供不少于500个技术和应用案例(5×100)。
标准草案:提供不少于10项人才类标准草案(5×2)。
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建设不少于2项人才评价、认证体系(2×1)。
服务企业:服务不少于250家企业(5×50)。
培训人数:提供不少于7000人次培训服务(2×1000+5×1000)。
38家单位,7亿元投资,200个以上教材,几十个仿真环境、模型或工具,若干教学平台,以及几百家企业、几千人次以上的人才培训量,等等。
如此庞大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资源,就目前看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单打独斗局面,如何才能发挥它们的真正作用,应是这两年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是部相关单位或其他机构能否出面,建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一样的机构“工业互联网人才项目合作中心”。这样将有利于完善人才项目推进机制、增强工作合力,有利于促进项目信息互通、共同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应是推进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是相关部委、机构在制定与工业互联网人才发展标准、培养体系等方面,能否更多考虑已有项目内容,更多邀请38家建设单位参与工作,这样就能充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对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的支撑作用。
三是项目建设单位也需尽快从项目建设模式转向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加与工业互联网人才相关标准、培养体系建设中来,积极参与相关高校、高职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中来,切实将自己项目能力转化为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人才建设提供智力和物力支撑。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