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明显增强。但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特别是进入秋冬季,重点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还不稳固。
自2017年以来,为做好重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开展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改善了重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今年秋冬季,生态环境部将继续组织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近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以下称《方案》)。
《方案》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 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 抓住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三个关键环节,坚决遏制“两高” 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加快实施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深入开展钢铁行业、柴油货车、锅炉炉窑、挥发性有机物(VOCs)、秸秆禁烧和扬尘专项治理。
自“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我国阶段性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我国大气污染总体情况依然严峻。其中,监测点位不足、污染源管控难、环境执法人员数量少、监管区域大、监管效率低等依然是困扰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难题。
和水、土壤治理一样,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新常态下,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和监测技术的进步,大气污染治理将进入精细化阶段。依托网格化管理和高科技手段实施打击,让大气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在以往的大气环境监测中,主要依靠大气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随着智慧环保和网格化监测等手段的全面引入,微型空气站也将得到大量推广和应用,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网络,实现网格化预警预测、污染源清单核查、单点污染源控制等,为区域空气治理带来新的决策依据。
此外,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配套环境监测标准修改单,修改了标准中关于监测状态的规定,并修改完善了相应的配套监测方法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当前,大气监测正经历着从“污染源监测”为主向“环境质量监测”转变,在各项环保政策的支持下,乘着政策东风,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环境监测领域。如先河环保、雪迪龙、力合科技、皖仪科技等。
可以预见,大气污染治理市场作为未来潜力的数千亿“蛋糕”,将成为未来资本在环保领域布局的重要阵地。相关企业应对市场进行前瞻性判断,在技术、运营、产品等方面做好准备,临机制胜。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