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工业报
对于很多过冬靠“抖”抗寒的南方人来说,冬季供暖也许将不再是梦!北有山东海阳,南有浙江海盐,国内两大核电基地所在地相继进入核能供热时代。
12月3日,由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供热的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一期)正式投运,供暖面积达46万平方米,惠及浙江嘉兴海盐县的近4000户居民。到“十四五”末项目全部建成,能够满足海盐约400万平方米供暖需求。该项目开南方核能供热之先河,探索形成了江南地区集中供暖的“海盐方案”。
建成后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1.96亿度
南方要不要供暖、南方如何供暖、南方供暖有什么难点,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南方冬季的寒冬冷得“入骨三分”,在非供暖情况下往往比北方更难熬。于是,每当冬季到来,南方集中供暖尤其是长江流域等夏湿热冬阴冷地区冬季供暖的呼声和需求越来越高。
秦山核电基地是中国目前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建成最早的清洁能源基地。浙江海盐核能供热示范工程从2021年7月28日开工、11月15日投入试运行到12月3日举行投运仪式,仅用4个月时间完成江南地区首个核能供热项目建设,第一阶段建设的海盐县城区三个生活小区实现稳定可靠安全供热、海盐县老年公寓热力管网具备供热条件。到2025年,核能供热将基本覆盖海盐县主城区及澉浦镇全域。
据测算,相对于南方地区的电取暖方式,该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每年可节约电能消耗1.96亿度;相对于燃煤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燃用标煤约2.46万吨。相应地每年减排二氧化硫1817吨、氮氧化物908吨、二氧化碳5.9万吨,环保效益凸显。
核能供热如何确保安全?
实际上,核能供热和燃煤锅炉供暖原理一致。从过程上看,就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的过程。利用秦山核电基地机组冬季剩余热功率,提供130℃的出水,及接收70℃的回水,实现热水循环供暖。
上述过程由五个回路完成,首先一回路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通过蒸汽发生器将二回路的水加热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通过抽取部分蒸汽加热核电厂内换热站的水,加热后的水经过三回路管网,传送至换热站,继续依次加热四、五回路供热网络内的水,从而实现将核电厂产生的热量,送入千家万户。
秦山核电董事长黄潜表示,核能供热是将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传递给热力公司,再经过供热管网送至终端用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热量交换,没有介质交换。用户接触到的是通过层层隔离过的充分安全的水,并通过三回路与二回路的压差设计、增加辐射监测装置等措施,实现多重屏障防御。
可在多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目前,全世界400余台在运核反应堆中有超过1/10的机组已实现热电联供,且已累计安全运行约1000堆/年,核能供热技术路线成熟,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低温核供热堆倡议开始,相关核能供热技术经历了30多年的研发和培育,在当前降碳和清洁取暖背景下,核能供热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区域分布上看,我国商运核电站大多分布在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沿海地区,北方目前仅有大连红沿河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处于在运状态。但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核能供热已经破冰,而且由北向南,正在摸索经验,这对城市低碳转型、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以及核能综合利用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从社会认知角度看,更多公众对核能发电以外的新价值有了全新认识。
据了解,目前除了海阳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和江苏田湾核电站也正在推进或着手筹划供热供暖事宜,拉开了我国商用核电供热产业化发展的大幕。此外,采用不同技术路线的供热小堆也再次站上了“起跑线”,加快推进示范项目建设,相关企业已在黑龙江、吉林、贵州锁定厂址和首堆项目,并在河北、山东、青海、甘肃、辽宁、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开展厂址普查和前期对接等筹备工作。
此外,无论是秦山还是海阳,由于核电项目安全稳定运行,当地对核能供热的公众接受度高。据中核集团披露的数字,秦山核电安全发电的30年,也是海盐县发展的30年。截至2021年6月底,秦山核电累计投资833亿元、纳税478亿元。在核能供热推广的过程中,秦山核电在海盐县群众中做了广泛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地群众对核能供热的接受度在90%以上。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