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南
玉门,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凭借发现新中国第一口油井和培育了数代石油人才而彪炳史册。
但随着资源的枯竭,玉门已经鲜少以“石油城”的名字出现在人们面前,取而代之的是“空城”、“鬼城”、“废城”。
玉门真的就此没落了吗?
当然没有!
日前,在湖南召开的2021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玉门市被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的称号。
跨越数十年历史,玉门再一次凭借自然的馈赠和能源人的奋斗,挖掘出了新的宝藏。
01.不该被忘记的玉门
在没有建设油田之前,玉门还只是一座黄沙漫天的边陲之地。偏远的地理加上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里几乎无人问津。
直到1939年,玉门老君庙建成中国第一口油井,让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
自此,成千上万的石油人涌入玉门,开启了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建设之路。建成之初,全国90%以上的石油产量都来自这座小城。
山崖底部的洞穴,是最早一批玉门石油人居住的地方,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除了打响新中国石油工业建设第一仗外,玉门还担负着为石油工业输送人才的历史重任,先后会战大庆,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累计为全国各大油田输送了二十余万技术人才。
铁人王进喜,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杰出代表。
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图片来自网络
因油而兴、因油而建。玉门的命运自此与石油息息相关。
但玉门的油矿并不富饶,在1959年到达140万吨的巅峰产量后,石油产量逐年下滑。到上世纪90年代末,玉门的石油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接连破产、人口大规模流失以及严重的经济萧条。
21世纪初,玉门油田企业生活基地和市政府驻地接连搬迁。
此后不久,玉门市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此时距离玉门建成第一口油井刚好70年。
02.玉门“风光再起”
石油给不了玉门未来,并不意味着玉门没有未来。
玉门位于祁连山脉和马鬃山之间的谷底,两山夹一谷的地形,让玉门素有“世界风口”之称。终年的长风吹出了广袤的戈壁,也吹来了玉门的新生。
玉门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数据显示,该市风力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可开发总量的七分之一。这无疑给了玉门发展风力发电得天独厚的条件。
事实上,玉门的觉醒比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要来的更早。
1996年,也就是油气资源逐渐枯竭之时,玉门就着手建设甘肃省第一座示范性风力发电场,如今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四小天鹅”的四台丹麦产小型风机,正是当年留下来的杰作。
历经25年发展,玉门的风机也从最初的300千瓦、600千瓦、750千瓦到如今的3兆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风机博览园”。
玉门风电场,图片来自网络
风电产业的发展,让玉门重新“活”了过来。
如今,风机叶片、风机塔筒制造、风轮产品等风电装置制造逐渐成为玉门市的重要产业。中国海油、中国中车、中核集团等大型企业也纷纷在玉门开展项目。
2020年,玉门风力发电累计达到45.97亿千瓦时,成为国内重要的风电产业基地。
除了风电之外,玉门的光照资源也非常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3300小时,是国家一类太阳能资源区。
基于此,玉门不遗余力地推进光热发电产业发展,在全国首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独占4席,项目规模大,技术路线全,在国内光热发电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玉门光热项目,图片来自网络
其规划的500万千瓦玉门花海光热发电基地,也是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光热发电基地。
此外,玉门的光伏产业也正在积极发展,相应的光电、光伏装备制造业开展的如火如荼。
在2020年,玉门新能源企业累计发电55.91亿千瓦时,新能源制造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25亿元。
收入、企业、人口……曾经因传统能源衰竭而流失的一切,正在因新能源的繁荣而逐渐回归。
数据显示,玉门可用来开发新能源的土地面积达4000平方公里以上,目前已开发利用面积不到规划面积的10%。
面对充足的发展空间,玉门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16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装机800万千瓦以上,光伏装机700万千瓦以上,光热装机100万千瓦以上。
未来,借助新能源发展春风,玉门计划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推进百万千瓦光伏平价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热基地和百万千瓦调峰电源基地建设等,利用新能源产业将玉门彻底“盘活”。
03.资源型城市正在破除“魔咒”
同玉门一样通过新能源、新产业探求转型的,还有很多。事实上,多年来资源型城市一直在努力实现“自我救赎”。
曾经“一油独大”的大庆,现在已经形成了油气、石化、高端制造、食品等多产业全面开花的发展格局。如今,占地83万平方米的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图片来自网络
曾经煤炭产业一枝独秀的榆林,转型成为了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重要阵地。曾经因为煤矿开采而产生的“伤疤”,在连片的太阳板电池板覆盖下,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蓝海。
“百里煤海”徐州,如今凭借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建设、繁荣、衰落、转型,这似乎是每一座资源型城市都不可避免的发展规律。但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开始未雨绸缪,提前破除“资源魔咒”,衰落的过程已经被新生而代替。
当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依旧面临着不少挑战。
城市内生造血能力不足、孤岛经济导致的招商困难、人才荒使得发展后劲不足……种种困难摆在面前,等待城市逐一击破。
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绝地求生还是未雨绸缪,资源型城市都正在不断寻求新的动力。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