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产业造就新机遇。包括氢能、储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及专家建言,完善氢能、储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推动有效实施,推进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
储能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储能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业内人士透露,《“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已印发。业界预期,今后几年,新型储能将由商业化初期逐渐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逐步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万亿元储能产业有望照进现实。有机构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区市明确了新型储能发展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加快推进制定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建议,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参照抽水蓄能,建立适应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储能的健康发展。
在技术突破方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建议,加大对颠覆性、前沿性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技术的开发投入,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镁储能材料的开发应用。
氢能产业驶入“快车道”
氢能产业发展热潮同样势不可挡。日前公布的《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60座加氢站,推广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氢能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打造10个以上氢能应用示范项目。
粗略统计,目前已有30余个省区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根据各地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加氢站超1000座,推广氢燃料车5.5万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应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制定标准体系,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张天任建议,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领域、行业和区域,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多渠道拓宽氢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立足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考量,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董事长焦云建议,对氢燃料汽车特别是作为生产资料的重卡、物流运输车等在东北地区推广给予特别补贴,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建议对东北地区建设加氢站给予特别补贴,助推东北地区氢能源基础设施加速完善。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驱动下,我国氢能开发和应用将驶入发展快车道。”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氢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容量不断增加。
目前,一批上市公司在加速布局氢能、储能板块。“预计三到五年内,千亿元规模以上的资本将投向氢能和储能领域。”宋向清建议,加速推动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进程,尽快出台国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氢能行业标准,建立国家氢能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加氢站布局,扶持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领先的氢能产业龙头企业,支持氢能企业上市融资。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