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轴承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
具备年产200万套薄壁轴承的生产能力,在国内薄壁特种轴承市场中占主导地位,并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月2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十余年间,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军,博特轴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跨越发展。
“在薄壁轴承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打破国际垄断实现替代进口,创造世界一流的精密轴承品牌。”博特轴承总经理杨海涛目标坚定。
质量为核心
3月10日上午,走进位于临清市烟店镇的博特轴承,扑面而来的是一个个现代化生产景象。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运转,一套套做工精细的薄壁轴承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轴承的“个头”不大,却是机械装备的“心脏”部件。在博特轴承,每个轴承从下料到出成品,需要经过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产品检测等近百道工序的“千锤百炼”。这种全工序的发展模式,既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质量管控。
博特轴承产品品质赢得了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30余家中国机械500强企业的认可,其精度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4级,精度差不超过一根发丝直径的1/20。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提升轴承的精度及寿命,增加轴承的附加值。”杨海涛说,为此,公司员工还会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使生产技术能够与时俱进,迎接未来挑战。
创新为动力
2008年,在一次展会上,来自乌克兰的客户对博特轴承的产品很感兴趣。展会后,双方签订了300万美元的合同,博特轴承按对方要求定制轻量化精密轴承,从此与薄壁轴承结缘。
此前,薄壁轴承技术被美国一家公司垄断,进口价格不菲。这让杨海涛暗下决心,誓要突破这一“卡脖子”技术。
十余年来,博特轴承不断加快在技术改造和检测设备上的投入和创新研发。通过改进车削、热处理、磨削工艺技术,博特轴承自主研发达到进口设备精度的磨床及超精设备,一个个瓶颈相继被突破。其研制的RV减速机专用薄壁轴承端面跳动精度可以达到0.005mm,使用寿命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寿命标准,品质达到可替代进口轴承要求。
近年来,博特轴承先后研发了轴承类产品500余种,获得5项科技成果、2项发明专利、2项国际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先后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其商标“BOT”成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人才为引擎
人才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博特轴承针对轴承工艺复杂、精度较高的特点,加大与各大院校合作力度,精心构筑人才高地。
博特轴承先后与济南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深度研发薄壁系类新产品。该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专用薄壁轴承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博特轴承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的产品“高精密可替换型薄壁轴承”问世,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并应用于电子科技、新能源设备等高精尖领域。
“为全面实现替代进口轴承而不懈努力。”以此为目标,杨海涛信心满满,“今年,我们计划再启动一条年产200万套薄壁轴承生产线,力争将‘BOT’轴承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擦亮聊城轴承名片。”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