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投资价值永存,投入不足才是未来能源危机根源。不同维度能源创新性组合在即,需要理性思维,重估化石能源投资信心,重塑石油未来,擘画综合能源愿景蓝图。
俄乌冲突已近两月,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价格暴涨,成为第三次石油危机以来从未发生过的重大能源事件,令全球苦不堪言。与此同时,新能源也搭车上路,借机发财。
此次能源危情发轫于席卷全球的疫情爆发。由于全球经济停摆,经济衰退下的能源业本来以为能源会大量过剩,美国WTI原油在疫情爆发当年4月甚至出现了负油价。谁也没想到,时隔一年多后,全球就深陷能源危情中。又过了一年,疫情刚有减弱苗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让已经高涨的能源危情开始向能源危机靠近。
如果我们把视野回溯到上世纪70-90年代爆发过的3次石油危机,就会发现每次危机都是起源于战争,根源在于能源资源的垄断。
01.历数三次能源危机,皆因战争
迄今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和1990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1974年3月。此次石油危机的起源来自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将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并占领大片阿拉伯国家土地,埃及与叙利亚为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动了这场战争。
由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遭遇了阿拉伯世界的石油报复。总部设在科威特城的OAPEC(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组织,由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叙利亚、突尼斯、阿联酋11个成员国组成)决定针对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措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了4倍,从禁运前的3美元/桶一路上涨至禁运后的12美元/桶。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竿见影,让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混乱,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工业化国家经济均遭到不同打击。“石油武器”一词,即由此诞生。
自此,西方世界开始高度重视对石油的控制,美国开始从石油角度大规模介入世界油库中东事务,推进紧急石油计划,谋求对中东石油来源的控制权。美元与石油挂钩由此而生,美国和沙特达成共识,为沙特提供军事保护,沙特统一将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计价结算货币。随后,美国与其他OPEC成员国逐一达成共识,美元成为了OPEC国家出口石油的唯一计价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体系”形成。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8年10月-1981年3月。1978年,美国背后操纵的第九大经济体伊朗的信徒们推翻巴列维王朝,导致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引发全球性的抢购原油,促使原油价格飙升。紧接着,两伊战争爆发,中东两大重要产油国停产,每日560万桶的缺口,促成了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年开始,油价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8月-1991年3月。1990年8月2日,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入侵石油储量占全球10%的科威特。入侵8小时后,仅1万多平方公里,300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全面沦陷。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借此对伊拉克进行全面的军事打击。伊拉克撤军时点燃炸毁了科威特大量的油井、输油管道、炼油厂。先后有734口油井被点燃,800多万吨原油白白燃烧,包括中国石油专家参与的灭火行动,耗费400亿美金,历时9个月方扑灭。因为沿海的输油管道被破坏,还导致500万吨原油流入波斯湾,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问题。
由于战争,国际原油供应再次出现大幅下跌,造成第三次石油危机。三个月时间内,国际油价便从每桶14美元上涨到了42美元,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
第三次石油危机时,伊拉克点燃了科威特734口油井。来自四川石油管理局的62名川军参加了灭火。
纵观三次全球石油危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部发生在中东;二是全是由地缘政治导致的战争引发供给端产量大幅下滑引起,通过主动或被动减少原油出口供给的方式,令全球石油价格飙升,削弱全球经济;三是全部与美国有关,通过三次全球石油危机,美国不仅实现了美元石油梦,并全面控制了中东,巩固了其超级大国地位。
与前三次石油危机不同的是,此次以战争开始,以石油天然气与新能源价格大幅波动为表征的能源危情,堪称全球首次综合性能源大事件。同时,也是战后首次由欧洲战争引发的,影响全球经济的大事件。至于此次能源危情是否发酵到能源危机地步,目前尚不能定论。截至目前,仅欧洲最大国家乌克兰此次损失,就达5000多亿美元。
前三次石油危机发生时,中国经济处于起步期,汽车时代尚未到来,石油能够自给,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直到三次石油危机后的1994年,经济开始腾飞的我国才进口1200万吨的石油。第三次石油危机30年后,我国由于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经济增长率连续30多年维持在10%左右,能源需求水涨船高。今日,我国70%以上原油依赖进口,每年进口石油天然气就花费1.2万亿元。环球同此冷热下,国际能源市场风吹草动,就会殃及池鱼。
当下,由于全球能源危情,油价飙升至140美元,接近2008年7月11日原油最高点147.2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格。国内95号汽油史无前例的飙涨到9字头,加一箱油需要五六百元,让2000年前后花百十元就能加满汽油的第一代私家车司机感慨万分,唏嘘不止。
02.擘画未来,重塑化石能源投资信心才是根本
距离第三次石油危机已经30多年,人们早已忘记,但它还是突然而至,以综合能源危情之名,并且随着新的国际格局不可预测的巨变,大概率会迭次卷土重来。
纵观三次石油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世界能源市场长远的结构性变化,迫使能源主要进口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同时也改变了昔日石油垄断格局,让非OPEC国家加强了对石油天然气的投入,让OPEC份额从80%逐步降低到40%左右。但是,由于新能源概念的出现,各国在能源接替只是一张大饼的时候就开始逐步远离石油天然气,所以在战争爆发时,无比被动。
尽管此次能源危情引发的高油价持续时间不长,与前三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相当减弱,但社会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产生的极大恐慌已经成为现实。
为应对此次能源危情,IEA(国际能源署)依然萧规曹随,同意释放1.2亿桶石油储备,全球第一油气生产大国美国拿出一半。加上美国此前宣布释放的1.8亿桶,全球释放石油总量将达到2.4亿桶。萧规曹随的传统政策虽言刹住了原油下跌的态势,但WIT与布伦特原油价格依旧维持在100美元/桶的高位,根本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俄乌冲突目前没有实质性解决的突破,未来难测,能源危情依然具有发酵空间。
对此,《石油风云》作者,全球著名能源学家Daniel Yergin日前还是将此次能源大事件定位在“全球能源危机”层面。他说,“我认为这可能比上世纪70年代更糟。目前的能源危机涉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而且在危机中,决定事件最终走向的又恰好是地球上两个核武器大国。”
历史带给人们启示,带给人们反思,从而避免再次步入同一条河流。
此次能源大事件后,业内专家学者开始反思:石油天然气与煤炭这些化石能源依然是压舱石,在实施新能源战略同时,必须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投资,这是未来几十年都不能动摇的核心。
这是此次能源大事件带给能源业的一大启示,也许能改变未来能源格局,促使不同维度的能源创新性组合。
此次能源大事件虽言皆发轫于战争,但其背后水深似海,核心问题是石油巨头们对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投资信心下降,以及热火朝天的新能源战略尚难以替代与支撑当下全球能源的缘故。石油巨头们忽视现实,热衷于碳中和理念,又缺乏强力支撑,科学行动顺序颠倒。
这是一个新旧能源尚未和谐共存的时代,化石能源目前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依然占据八成以上,新能源不足两成。况且新能源不可能全面替代化石能源,新旧能源的愿景是和谐共处,错位配合,多元互补,实现不同纬度竞争。
尽管化石能源是压舱石,但2020年,世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支出还是下降了27%,是35年来降幅第二大的年份。业内人士认为,石油勘探业只有将钻探预算提高一半,每年至少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才能防止未来几年出现严重的供应短缺,在新的能源危机到来时,能够抵冲。
关于新能源战略与现实,大数据提供了支撑。化石能源投资价值永存,投入不足才是能源危机根源,不同维度能源创新性组合在即,需要理性思维,重估化石能源投资信心,重塑石油未来,才能共度难关。
化石能源与新能源青黄不接,将是能源界今后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很多业内专家呼吁:要想扭转此次全球大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价格暴涨,重塑能源企业的投资信心是关键。前几次石油危机发轫于战争,而此次能源危情则是因为政策原因造成。近年全球对化石能源的投入逐年减少的趋势应该得以阻止,化石能源短缺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对油气和煤炭的投资不能减少,而是要继续加强投资。
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例,有一个经典案例。1971年壳牌就成立了类似元宇宙的“风险控制与应对预案”性质的情景规划小组,对未来能源危机情景进行预测,想象西方世界如果失去对能源控制的结果与应对。在这种前瞻的科学思维下,壳牌在全球进行多元化油气资源投资。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时,壳牌石油由于前瞻性的全球石油区块投资作为压舱石,成为当时唯一能过抵抗危机的石油巨头,并从“石油七姐妹”中的相对弱势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巨头。
对此,著名石油战略专家陈卫东认为,这次能源危机告诉我们,要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要让能源回归商品属性。
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同样认为,美国的限制性能源政策和供应链短缺才是导致石油天然气价格高涨的真正因素。未来减低油价的措施时,美国更有效的许可将鼓励更多的投资并促进国内供应。通过新的投资来提高产量。这种投资可能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带来足够的新供应,从而使价格大幅下降。
俄乌冲突同时还给我们另一个启示: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峰只是一个大饼,当下能源版图面临调整。
当下能源危情与前三次石油危机性质与影响不同,昔日是战争威胁导致供应中断,现在则更多地表现为对化石能源的投入减少而带来的长期化市场担忧,以及投机因素。全球能源版图调整势在必行。
国际能源人士认为,当下,全球能源最大的担忧还是供应不足,投资不足将是中长期的主要问题。2021年全球化石能源上游投资降至3500亿美元,为15年来最低,虽然目前油价高企,未来投资也不会大幅增加。石油巨头一方面要面对分红压力,尽量保持现金流;另一方面则是兑现净零排放目标的承诺,缺乏追加投资的动力。此外,飓风艾达摧毁了美国大约3000万桶的产量,而页岩油生产商在多年来拼命扩大钻探、追逐产量增长后,现在也没有投资新钻井的意愿。毕竟,世界能源大局已经出现改变,绿色能源才代表着未来。
此外,占全球石油产量70%以上的OPEC不愿意放弃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中东人更愿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性躺平”状态,用他们的方式牢牢控制着全球石油天然气的命脉。加大投入,提高产量,对中东石油大亨而言,是与虎谋皮。
与此同时,整个欧洲的石油供应商俄罗斯被制裁后的态度,也将影响未来石油版图。欧盟1/3的原油进口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同时控制着欧洲油气管道,欧盟1/4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的管道输送,欧盟目前很难找到替代渠道。
令人欣慰的是,OPEC最新报告主张,在未来25年内应进行大量投资以满足需求,需要11.8万亿美元参与石油相关的长期投资。
对国内而言,具有未来能源安全新思维,才能在未来能源危机时占据主动性。中国石油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院士日前一语中的:石油天然气是能源,新能源也是能源,要全力以赴增加“能源总当量”、保障能源资源供应。
“能源总当量”概念,也许是国内新旧能源结构调整,共生和谐,为未来新能源实现本质意义替代之前,最现实的能源版图了。
重塑石油未来版图,在逐步加大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结构互补同时,更宜从根本上实施未来能源战略叠加赋能,我们且待。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