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基氢能、考克利尔竞立、中船718所成功入围中石化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这是我国,也是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绿氢项目,项目投运后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电投、国富氢能等越来越多的大型央企、传统氢能企业纷纷瞄准绿氢产业,加速布局。业内分析认为,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成为企业大规模部署绿氢项目的最重要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解水制氢成本偏高,我国绿氢产业仍处于项目建设的起步阶段。业内认为,未来随着绿氢产能规模的不断增长、电解槽等核心设备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光伏电价优势逐渐凸显,我国绿氢项目建设有望打开新局面。
企业加速布局
国家发改委3月23日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年—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交通运输,其他氢气需求量庞大的工业领域也开始重视绿氢发展,这也意味着,绿氢已经成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4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石化化工企业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绿氢,推进炼化、煤化工与绿电、绿氢等产业耦合示范。
在政策支持和“双碳”目标带动下,内蒙古、四川、甘肃、宁夏等多个省(区、市)陆续发布绿氢项目建设相关规划。企业方面,今年3月,国家电投东北公司下属燕山湖发电公司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政府签署绿电制氢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年制氢小时数达7000小时,项目建成后可创造不低于1000立方米/小时的绿氢产能;同月,阳光氢能与内蒙古正能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内蒙古圣圆正能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6000标方/小时电解水制氢。此外,中石化、隆基氢能、中国能建等企业均在加速布局绿氢项目。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开工和开标的绿氢产能占氢气新增总产能的1/3,总量超过5万吨/年,尽管副产氢依旧是氢能产业的主力,但从今年一季度新增总产能看,绿氢的产能占比已逐步迈向10%,远高于此前的1%。
装备技术不断提升
绿氢项目规模不断增长,制氢装备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突破。
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汪伟介绍,经研发攻关,该公司的碱水制氢系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4台1000标方/小时电解槽对应1台气液分离装备,系统制氢能力达到4000标方/小时,单台纯化能力达到8000标方/小时,系统电耗方面,无论实证数据还是设计水平均实现了领先。
考克利尔竞立(苏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军告诉记者,目前,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全国产化生产已经成为现实。在政策带动下,绿氢装备行业受到的资本关注度显著提升,制氢装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长。
此外,制氢设备成本也有望持续降低。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总监魏蔚表示:“现阶段制氢电解槽价格偏高,其中系统产能达5兆瓦的单个碱性电解槽成本约为1000万元。随着制氢规模的增长和制氢设备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预计到2030年,单个碱性电解槽系统成本将降至目前的1/3左右。”
高成本问题待破
如何加快绿氢产业发展?相关行业专家建议,应从标准制定、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等角度出发,大力布局绿氢,实现绿氢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冰认为,国家提出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意味着绿氢产业机遇真正到来。但是作为企业,无论是在交通场景还是原料用氢场景,现阶段都面临着绿氢成本高企的问题。对此,江冰建议加大科技创新、加快工程示范,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示范,推动绿氢产业降本。
在汪伟看来,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精确定义“绿氢”,形成合理的价格标准和体系。“可以借鉴过去十年来光伏风电的发展经验,大力补贴电解槽产业,加速绿氢规模化发展;同时,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绿氢有足够消纳能力的地区,多建一些兆瓦级绿氢示范项目,吸引、鼓励绿氢厂家把最新技术引入示范工程,以解决技术瓶颈,实现绿氢产业化发展。”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