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第一座大容量超临界火力发电厂获得延寿许可——华东能源监管局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办理了机组延寿许可业务,延寿期五年。
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存量煤电调峰相较于其他调节型电源具有明显的体量和成本优势。延寿成为推动煤电机组发挥存量价值、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助力降碳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多家煤电企业开展了延寿改造评估并获得延寿运行许可。
大唐集团河北张家口发电厂2号机组近日宣布拟延寿运行至2025年、华能国际德州电厂等山东省20多家煤电厂近两年获批延寿……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煤电装机11.1亿千瓦,今后10年约1亿千瓦煤电机组退役,未来20年退役机组达到5.5亿千瓦以上。为支撑我国能源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政府正组织起草新版煤电机组延寿和退役相关文件。
退役高峰期将至
新文件在起草中
现役煤电机组达到设计寿命30年后,按照既往经验,大部分机组具备延寿再运行10—15年的能力。我国煤电机组服役情况如何?延寿空间多大?
我国煤电机组总体运行年限较短,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投运。近十年来,通过新建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关停小机组和落后机组等“上大压小”,我国形成了以30万千瓦、60万千瓦、100万千瓦为主力的发电系统。中电联数据显示,我国现役煤电机组平均服役时间仅为12年,运行超过30年的煤电机组不足1.1%。
据业内预测,按照30年设计寿命计算,2021—2030年,需退役的煤电机组容量接近1亿千瓦,约占煤电总装机量的10%。2030年左右是煤电机组延寿高峰期,未来20 年退役机组达到5.5亿千瓦以上,约占现役机组50%。
随着煤电延寿工作日益紧迫,国家正在组织起草新文件。
我国现行火电延寿政策和要求主要包括2005年电监会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2015年发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亚临界煤电机组改造、延寿与退役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能电力〔2015〕332 号)等。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新版煤电机组延寿和退役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在起草中,届时国能电力〔2015〕332 号文将废止。为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文件或明确延寿机组的最小出力。对运行期满30年但环保达标、能耗和可靠性指标较优的机组‘关而不拆’,及时叫停部分地区‘一刀切’强制关停的浪费行为。”
社会效益显著
但不能保证稳赚不赔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清洁高效火电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陶丽告诉记者,煤电机组延寿相当于给机组“做手术”。“‘大手术’相当于跨代升级,推掉原有机组打造新机组,只保留网架、煤棚、环保岛等外围配置,改造量大费用并不低。‘小手术’工作量相对小,综合评估后能利用的继续利用,不能利用的进行改造升级,性能会有所优化但不会有太大改变。”
不论如何改造,长期以来,经济性好都是延寿机组津津乐道的优势。
中电联发布的《煤电机组灵活性运行与延寿运行研究》(下称《研究》)显示,成本方面, 延寿运行机组成本均低于新建机组。新机组固定费用高, 在运营初期需要承担较高的还本付息资金压力, 而延寿机组财务成本和折旧成本均较小。一台延寿机组运行10年、20年后度电总成本均低于新建煤电机组。社会效益方面,若将煤电机组设计寿命延长10年,近10年内,满足延寿条件的机组规模约3300万千瓦,可以节省新建煤电项目增加的全社会投资1100亿元。
据了解,机组的延寿年限、改造投资、延寿后运行小时数都对延寿经济性有较大影响。“双碳”目标下,煤电定位有所转变,从电量型转为电量调节型并重。时代背景有所变化,延寿后煤电机组的经济性也有所改变。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提起延寿机组,业内公认其经济性好,那是按照当时较高的利用小时数估算的。现在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叠加燃料价格高企,延寿机组已难以做到稳赚不赔。按照现在的情形测算,延寿五年大概率难以收回燃料成本和改造费用,回本差不多需要十几年。”
完善标准和规程
确保经济可行
如何科学引导煤电机组合理延寿?
《研究》建议,制定并完善煤电机组延寿评估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完善煤电机组延寿运行的改造、评估、监管等技术规范及标准体系, 规范煤电机组延寿运行评估的目标、 范围以及评估机构的资质要求, 提供全面客观的评判依据。同时,因地制宜开展煤电机组延寿工作。各发电企业按相关规定和评估标准, 开展煤电机组延寿工作,并承担相应的安全环保、投资收益等方面的责任,避免资产损失和资源浪费。
陶丽指出,煤电机组延寿及灵活性改造应对各地实际需求、政策、机组特点等统筹考虑,综合权衡延寿和关停方案,避免“一刀切”。上述知情人士建议,在煤电机组延寿时需要充分考虑延寿后机组定位、运行方式和小时数等因素,确保机组延寿经济可行。
“根本上还是要健全煤电成本回收机制,保证煤电机组合理回报水平。针对煤电行业大面积亏损、灵活性改造意愿不强等现状,尽快落地容量成本回收机制,保障容量可靠机组的合理收益。同时推动煤电高比例掺烧,持续推动煤电向低碳、零碳乃至负碳转变,形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上述知情人士说。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