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正式发布《嘉兴港区氢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提出从加快氢能产业培育、增强产业创新动力、加快示范应用推广、强化要素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支持港区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了解到,在“双碳”背景下,氢能产业发展加速,全球多个港口都在积极推进氢能技术应用,我国已有一批“氢港”初具规模。业内认为,氢能港口为氢能车辆示范提供了极佳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加速实现氢能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陆续发布规划
打造产业集群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认为,一方面,港口装备设施、车辆、周边工厂等对清洁燃料有巨大的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港口能够凭借成本优势集中布局加氢基础设施。基于此,国内各个港口陆续发布氢能相关规划,相继加入转型氢能港口的队列。
2020年,山东青岛市发改委提出在青岛港开展燃料电池港口机械、物流运输示范应用,打造中国“氢港”,推进氢能港口、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集聚区和示范区。事实上,早在2019年,青岛港就采用了全球首创的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成为全球首个“零排放”的氢动力自动化港口。今年4月,青岛港前湾港区加氢站建设项目正式具备加氢条件,标志着山东港口青岛港智慧绿色港口建设迈入新阶段。
除嘉兴港、青岛港外,天津港、深圳盐田港等也相继提出氢能港口发展目标。2021年8月出台的《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氢能产业是天津港保税区“十四五”期间培育发展自主创新引领的四大未来产业集群之一,将进一步加强加氢站等涉氢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场景。今年4月,深圳盐田区政府与中广核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双碳”目标,以氢能产业作为“零碳”的核心关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示范港。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阮伟民表示,氢能是港口向零碳排放港口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我国港口目前大多采用天然气牵引车或电动车辆,但碳排放仍不可避免,燃料电池汽车将进一步助力绿色港口建设;另一方面,港区内部相对固定的车辆路线也非常适合氢能车辆进行示范应用。”
契合产业特性
成为极佳选择
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现代化港口的重要发展方向,装卸车重卡、叉车等港口车辆运输效率尤为关键。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仲军表示:“燃料电池的零碳排放特性能够在重卡、叉车、集装箱堆叠车等终端应用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同时,燃料电池续驶里程、功率动力等也能满足这些终端应用的使用要求。因此,在港口燃油动力类型车辆更新替代过程中,燃料电池动力方案或为最佳选择。”
“以上海洋山港为例,目前该港口牵引车大部分已实现电动化。事实上,全国多个港口已开始考虑进行氢燃料电池替代。”阮伟民表示,由于码头需要保证24小时运转,为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相关车辆需要更短的燃料补充时间及更长的续航里程,燃料电池车辆符合要求。
另外,张仲军认为:“与天然气海上储运类似,氢能可以利用低温液氢、有机液态氢、固态储氢、氨、甲醇等技术形式,通过海运的方式,实现大规模氢能跨区域运输,打破富氢地区与需氢地区的不平衡,这不仅有利于构建氢能供应体系,还有利于激发港口码头新的业务板块。”
保障氢能供给
创新推广模式
阮伟民表示,氢能港口应首先考虑氢源供给问题,保证氢气供应,后续应出台更多具体的加氢站或氢能场景部署规划,将项目落地做实、做细。
张仲军认为,氢能全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港区是相对封闭的区域,受可利用土地空间较小、货物密集、地域相对偏僻等因素限制,可能难以全产业链布局。因此,在港口布局氢能时,应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从能源港口进出口、下游车辆及特殊作业机械的动力替换等方面入手,探索建成氢能集散中心。
此外,碳交易机制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推动港口氢能规模化应用发展。“在相对封闭、易于控制边界的区域,通过碳交易机制可缩短燃料电池终端应用与燃油动力类型的购置和使用成本,从而提高推广氢能终端应用的积极性。”张仲军表示,在港口或工业园建立内部的碳交易机制,以燃料电池车辆与燃油车辆成本差额为目标导向,设定碳价格,将获得的碳收益反哺企业购置和使用燃料电池车辆的成本,或为可行的应用推广模式。
标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