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23日介绍,我国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垃圾平均密度约为3.6千克/平方千米,近海微塑料平均密度约为0.44个/立方米,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均处于中低水平。
在生态环境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张志锋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深入推进塑料污染的全链条治理和监管。沿海地方在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
张志锋展示了一个由渔民回收的海洋塑料制造的手机壳。他介绍,浙江省台州市打造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的“蓝色循环”新模式:政府和企业协同发力,组织渔民等对海洋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回收后的塑料统一转运至相关企业进行批量再生,并制作成为手机壳等产品,产品出售后的收入又反哺参与海洋塑料回收的渔民等。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塑料垃圾的源头管控与入海防控。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进一步加强塑料生产和使用的源头减量,加快推进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大幅减少塑料垃圾环境泄漏量。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加大力度,做好塑料垃圾的源头管控与入海防控,减轻海洋垃圾的源头排放压力。
二是推进沿海地方政府加强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继续加强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等的监测监管,指导督促沿海地方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近期要组织相关沿海地方在胶州湾等11个重点海湾(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拉网式塑料垃圾清理专项行动。
三是继续联合各方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和宣传教育,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公众积极参与净滩净海公益活动和美丽海湾建设。
标签:
相关资讯